戏剧改良运动的兴盛 我国近代的戏剧改良运动,始于戊戌变法前后。当时,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文学救国、新民思想的指导下,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文学改良运动,大力倡导“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受其影响,戏剧改良运动也迅速兴起,成为晚清资产阶级文学改良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理论的倡导梁启超是戏剧改良运动的先锋。他不仅积极进行理论宣传,而且还大胆进行创作实践。光绪二十八年(1902),梁启超在《新民丛报》创刊号上发表了他创作的《劫灰梦传奇》,直接抒发其对国家兴亡的感慨。随后,他又相继发表了《新罗马传奇》和《侠情记传奇》,开以中国的传统戏剧形式搬演外国事件的先河,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是一次颇具革新精神的可贵尝试。 在梁启超的影响下,报刊上相继出现了一些讨论戏剧改良的理论文章。1904年,蒋智由在《新民丛报》上发表了《中国之戏界》一文,文中指出:我国戏剧界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才子佳人剧泛滥舞台,而缺乏震撼人心的悲剧。这种现状正好与欧洲各国的情况相反。并强调“使剧界而果有陶成英雄之力,则必在悲剧”,呼唤国人应具有悲剧意识,表现出进步知识分子对国事日非的一种明显的忧虑。 随着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为了争取更多的民众投身民族民主革命运动,也认识到了进行戏剧启蒙和戏剧改革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其中,这就使得戏剧改良运动的规模和声势迅速扩大。1904年9月,陈去病、柳亚子、汪笑侬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戏剧杂志——《二十世纪大舞台》,在其《招股启并简章》中更明确地提出“以改革恶俗,开通民智,提倡民族主义,唤起国家思想为唯一之目的”。柳亚子还在其撰写的《发刊辞》中,正式打出了“戏剧革命”的大旗,呼吁组织“梨园革命军”,“建独立之阁,撞自由之钟,以演光复旧物、推倒虏朝之壮剧、快剧”,直接为资产阶级的民族民主革命服务,为中国戏剧史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