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和派琦善的经历如此,主战派林则徐的经历也是如此。当年,琦善去广州替代了林则徐的工作,林则徐被革职。第二年(1841年)春,林则徐就闪电复出了,被授予四品卿衔,到浙江镇海前线协防。不过到五月,道光又下诏斥责林则徐在广东办事不力,导致战争爆发,林则徐第二次被革职,发配新疆伊犁。四年后,林则徐召还,候补了一段时间后,代理陕甘总督,第二年实授陕西巡抚。看来,林则徐虽然复出晚,但起点相当高,很得朝廷的重视。果然,在第三年林则徐就升任云贵总督。咸丰继位后,对林则徐依然很重视,多次宣召。林则徐因年老体弱告病还乡,途中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又被咸丰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师进剿,并代理广西巡抚。 后面内容更精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鸦片战争期间,战、和两派被革职的重要人物最后都复出了。首先是因为他们和皇帝的关系都很铁。比如琦善世袭一等侯爵,久膺疆寄,是道光倚重的股肱之臣;林则徐历任江浙、湖广,效力多年,是朝野公认的能臣干将,同样深得道光器重。 其次是权力斗争的结果。《清史稿》就认为,鸦片战争的失利是中国国事糜烂的结果,不是个人能够挽回的,所以不论是和是战,清朝都注定要丧失一些权益。而当时朝廷已经严重分裂,主战派与主和派的声音都很强,党同伐异,势不两立。琦善、林则徐、邓廷桢三人被革职,“朝廷皆不得已而罪之”。“不得已”就意味着朝廷本意并非如此,只是困于权力斗争才如此作为。所以风声一过,就又都复出了。 权力操作在暗箱中进行,结果难以控制,所以问题官员的复出就可能适得其反。比如,汉景帝即位后,邓通被免去大中大夫的职务,他以为是丞相申屠嘉从中作梗。后来申屠嘉被免,邓通萌生了复出的希望,开始四处活动。不活动还好,一活动反而让汉景帝记起了他,于是马上下令逮捕他并严查。很快就有人举报了邓通的种种问题。邓通极力喊冤,却被严刑拷打,只好承认,结果不但复职无望,还被抄没家产。 花钱也能复出 权力斗争是一桩相当高难度的事情,不是一般人能够操作的。其实,古代存在更简单、更受问题官员欢迎的复出方法:花钱。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