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卑,东胡族的一支。秦汉时,游牧于今西拉木伦河与洮儿河之间。附属于匈奴。北匈奴西迁后,进入匈奴故地,并其余众,势力强盛。桓帝时,首领檀石槐建庭立制,组成行军政联合体。分为东、中、西三部,各置大人率领。檀石槐死后,联合体瓦解,有步度根、轲比能等首领各拥所部,附属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有慕容、乞伏、秃发、宇文、拓跋等部先后在今华北及西北地区建立政权。内迁的鲜卑人多转向农业生产,渐与汉族及其他各族相融合。 从大鲜卑山走出来的强大民族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历史之家(www.lszj.com) 这一首《敕勒歌》,意境深远,旋律优美。它是敕勒族的歌谣,确实经鲜卑人的传唱才在中原大地上流传至今。 东胡被匈奴击破部落后,一支退居乌桓山,就是前面提到的乌桓;而另有一支退居鲜卑山附近,这就是鲜卑。 鲜卑族名的“鲜卑”一词,在秦汉文献中也常常被写作“师比”、“犀比”、“胥纰”。“鲜卑”这个名称是由中原人对东胡人发明的革带上的金属构件称呼而来的,含义是“带钩”或“祥瑞、吉兆、美好”。 鲜卑各部基本是奴隶制社会,同乌桓一样,社会组织分为“部”和“邑落”。部的首领同样叫作是“大人”,邑落的首领是也同样叫作“小帅”。 与乌桓一样,鲜卑没有文字,使用东胡语。他们居无常处,随水草放牧,生活的主要来源是畜牧和狩猎。 鲜卑部落集团,先秦时就已活动于大兴安岭山脉中部与北部,但由于鲜卑山还在乌桓山之北,所以,乌桓兴盛的时候,鲜卑和中原的接触还比较少。直到东汉初年,随着乌桓的衰落以及南迁,鲜卑人乘机占据了这块地方,才开始活跃起来。当时,鲜卑人仍处在匈奴人的控制之下,在匈奴强迫下不时骚扰汉朝边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