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越人的音乐舞蹈是富有民族特色的,前面曾提到,据刘向《说苑•善说篇》所载,楚国令尹鄂君子晰泛舟湖中听到的越语歌,释成汉语的意思是:“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知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水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这首歌曲调虽然今日已不得而知,但歌词所表述的思想感情是十分丰富,委婉动人的。难怪鄂君子晰听了之后,“乃翕修袂而拥之,举被面复之”。即以隆重的礼节破格优待了歌手。这首歌是划船的越人船夫随感而发的,由此可见越族乃是一个善于歌唱的民族。 和音乐密切相关的是舞蹈。闽越国时期墓葬的出土器物上有舞蹈纹饰,正好反映了当时歌舞之盛。其中以铜鼓上舞蹈纹饰最具代表性。舞蹈者的装扮很有特色,舞者头戴插有鸟羽毛的羽帽,身穿以羽毛为饰的舞裙,裙前幅略过膝,似化妆成鹭鸟之形。图案中,舞者上空以烘托笔法饰飞翔的鹭鸟,其暗示,比照鹭鸟的用意是很清楚的。从舞蹈的图案来分析,舞蹈者大约2~3人为一小组,每组舞蹈都用几何纹饰相隔而独立成一画面,环腰之画面有八组之多。如果将这些画面接连展开,则是一长幅画卷。可以想象,这些相对独立的舞蹈小组,同时一起蹁跹起舞,无疑就是一种多姿多态的大型集体舞了。舞者姿态很优美,身体重心稍偏后,上体微微昂起。舞蹈的特点,似着重于双手的动作,而胸、身、头各部分则保持相应的姿势。这类舞蹈模仿再现鹭鸟振翅之姿,舞姿之优美跃然图上,令人叹赏。 在各原始民族中,模仿动物动作的舞蹈是常见的。如澳洲土人的青蛙舞、袋鼠舞,巴西印第安人的鱼舞等等,而闽越部落族人则是模拟家禽和山兽,在盛大节日时,男女老少齐欢起舞,男性腰部佩带刀或剑之类武器,头则插羽毛,围绕长者为中心人物而手舞足蹈,表现的是原始部落首领和部落成员举行大集会的集体歌舞的情形。舞蹈在闽越部落日常生活中具有重大意义,无论渔猎部落还是农耕部落都盛行舞蹈,打猎成功要跳舞,农业丰收要跳舞,埋葬死人也要跳舞,战争胜利更要跳舞,缔结和约还是要跳舞……他们以舞蹈的形式表达了自己的强烈情感与追求。原始舞蹈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节奏感强烈,另一个特点是集体狂舞,有时聚集上千个人,这不仅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舞蹈,简直是整个部落的集体舞了。诚然,这种舞蹈不够轻柔,不够婀娜多姿,却让人感到一种强烈的震撼人心的力量。广西花山崖壁画的舞蹈正好具备上述特点,让人仿佛看到一个个脑袋在同时仰起来,显示昂扬的气魄,然后又同时低垂下去,发出凄厉的嚎叫声;仿佛让人听到跳舞群体伏到地上发出如泣如诉的歌声。虽然画面的舞蹈及具体内容还待进一步研究,但毫无疑问,成千上万人在统一节奏下起舞,一起挥手,一同跳跃,一齐呐喊,其艺术震憾力是可想而知的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