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各路大军浩浩荡荡汇向成都盆地。第一野战军第十八兵团等部沿着“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勇闯剑门关、朝天驿,以破竹之势直下绵阳、新都,追歼逃敌8万余,进逼成都。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第十二军连克邛崃、大邑。胡宗南妄图作最后的挣扎,严令第二十七军、六十三军、九十军等攻占邓崃高山镇,夺路逃命。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第十二军第三十五师顽强阻击,以寡敌众,抗住了国民党军的多批次集团冲锋,牢牢守住了高山镇,封死了敌人西逃的通道。消息传到野战军指挥部,刘伯承高兴地说:“十二军已占邓崃,至此胡匪向康滇逃窜之路业已截断,势必依托成都周围作困兽之斗。” 后面内容更精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20日,刘伯承和邓小平、张际春、李达等在作战室再三研究,认为目前已将胡宗南集团压缩成一个核桃,追击战已告结束。当前的注意力应放在精心组织指挥、大胆分割穿插、逐个击破上面,要严防轻敌乱碰。对胡宗南集团,绝非一两个冲锋所能消灭。渡江作战以来所采用的猛追、猛打、猛冲的战术,不一定能奏效。必须依敌情、地形、群众条件等的变化,及时转变战术。为此,他们致电第三、五兵团:“须知敌尚有反击的力量和局部进攻的可能。我们必须十分慎重,尔后各军应就现地调整态势、掌握部队、恢复体力、调集火力、鼓励士气、瓦解敌军。特别加强对敌作精密的战术侦察,提出你们的作战意见。今后的作战方式,仍用先打弱点和集中力量割开敌人,一点一点吃的战法。千万不可进行无准备无把握的战斗。……免伤部队元气,至要。”刘伯承特别指令杨勇、杜义德两人统一指挥第三、五两兵团作战,并明确指出:“新津有敌4个军的番号,令十一军暂时停止攻击该敌,集中十、十一、十二、十六军,有准备地攻歼敌人,进行一场胜利结束的大战。”在野战军指挥部里,参谋人员不断收到前线胜利的捷报,不免个个喜形于色。刘伯承却严肃地说:“越在胜利的时候越要兢兢业业,切不可粗心大意。” 12月21日,董宗珩率第十六兵团在金堂地区宣布起义,这是成都敌人趋于瓦解的开始。胡宗南为稳定军心,于22日在新津召开了军以上指挥官紧急会议,他声嘶力竭地叫喊“要团结一致,抵抗到底”,还煞有介事地声称“本人亦抱定为党国牺牲的决心”,拚命鼓动部属顽抗到底。可是,会议的第二天,他却紧步前几天逃走的蒋介石的后尘,悄悄乘飞机溜之大吉。蒋介石、胡宗南的相继逃跑,使成都守军陷于极度混乱。24日,胡宗南的亲信、第五兵团司令官李文,怀着绝望的心情,集中了7个军,由崇庆、新津地区向西南突围,被击溃。这一失败加速了敌人内部的瓦解。25日至27日,敌第十五兵团司令官罗广文、第二十兵团司令官陈克非、第七兵团司令官裴昌会、第十八兵团司令官李振,相继在彭县、德阳、成都地区宣布起义。刘伯承、邓小平致电表示慰勉。李文仍然执迷不悟,组织残余兵力,向邓崃、大邑一线展开猛攻,企图夺路逃命,再次遭粉碎。26日,参战部队指战员在“打好大陆上最后一仗”的口号声中,勇猛地向敌军冲去。激战竟日,全歼残余国民党军,生俘第五兵团司令官李文以下5万余人。27日,由于敌第十八兵团在成都以东地区起义,解放军不战而下成都,成都战役遂告胜利结束,进军西南的战役也就胜利结束。 刘伯承在给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西南进军作战经验汇集》的题词中,集中地概括了进军西南的经验,他写道:“西南进军是在毛主席的战役指导下,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上进行的。在部署上为出敌不意,突然拊其侧背,断其逃路。在行动上,则猛打猛追,使敌人无喘息余地,更来不及变动原来部署,被动应战。在政策上,尤以本军委布告的八项切实执行,收效很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