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像罗瑞卿说的那样,当时还有人不时顺口说“反革命修正主义的大比武”。罗瑞卿在韶山访问时,看到1977年1月30日的《解放军报》发表了一篇文章,说1964年林彪又策动大比武,批判“翻墙头”和“打鸡蛋壳”是花架子。几天后,罗瑞卿给《解放军报》写了一封信。 后面内容更精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信中说,军训的“打鸡蛋壳”、“翻墙头”是否毫无实战意义?(是否)就是花架子?可以考虑。就我理解,前者是为了练习对隐蔽在战壕内之敌的精确射击,后者同我们现在练兵中还在实行的超越障碍也差不了多少。而且,贺龙同志亲自告诉我,他向主席报告当时杨村部队军事训练的步枪射击时,就曾有“打鸡蛋壳”的项目。现在贺龙已逝世,还有杨勇同志可以作证。我同杨勇同志陪同周总理、陈毅同志在杨村部队观看时,也得到他们的称赞。……当年的军事训练当然是有一些缺点甚至错误的。至于“比武”,当时的用意是评比、革命竞赛,缺点以至错误可能更多,不过任何群众性的运动也不可能毫无缺点。对此事,毛主席、中央、中央军委有无结论,我不得而知。 从行文来看,罗瑞卿的这封信与他写了10年的交代材料的语气差不多,不是批评,而是一个证明。当然,这时罗瑞卿还没有工作,虽然自由了,可以到处走走,但还没有一个实际职务。 后面内容更精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罗瑞卿和军事记者连云山的关系不一般。早在罗瑞卿在公安部当部长时,连云山就作为《人民日报》记者旁听公安部的部党组会。连云山1951年调进人民日报社,两年后联系公安部。公安部审查严,送去几个记者的档案,都给退了回来,说不行,又送去连云山的档案。连云山从小参军,没有海外关系,在战斗中还负过伤,一送去,就通过了。《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登过五六篇有关公安方面的社论,罗瑞卿很满意,问是谁写的。有人回答说,是那个小个子记者写的。从此,罗瑞卿就叫连云山“小个子记者”。第一次跟罗瑞卿说话,连云山还挺怕,认为罗瑞卿不苟言笑。没想一接触,挺和蔼,没有居高临下的架子。连云山说罗瑞卿很像邓小平,说话非常精辟、干脆,没有多余的话,一句就是一句。以后,罗瑞卿开部党组会也叫上连云山,散会后单独嘱咐连云山几句,关于公安工作建设问题,关于美蒋特务骚扰海疆,关于侦破要案大案等,突出什么精神,后天见报。末了会问,你有什么意见?没意见?好,就这样。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