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解密 >

晋中战役:华北野战军与阎锡山手下日军肉搏战

http://www.newdu.com 2017-08-24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一、 战地概述
     故乡是晋中平原的一个普通村庄,位于汾河谷地南缘,北距省城太原八十华里,解放前为徐沟县(后与清源县合并为清徐县)的辖地,官名叫做“大常”,但方言中念做:“代赏”。山西方言较多的保留了古音,我们把“大”念做“代”,就像现在普通话里叫“大夫”,仍俗称为“代夫”,这个“代”其实是“大”字的古音,亦是正音。至于“大常”的“常”字,则是误写,应该是“赏”字,理由是县志记载,故乡得名于北宋初年,宋太宗亲征北汉,在此扎营,取得一场胜利后庆功于斯,犒赏将士,故赐命为:“大赏”。
     后面内容更精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千年之隔,故乡经历了两次大战,与大常村的地形不无关联,此处位于平原与山地的连接地带,东西均距离山脉不远,南北均有河流环绕。北宋年间的后汉国都晋阳城(今太原之南),不过六十华里之遥,轻骑一、两个时辰就可以到达前线,显然,宋太宗选择了一个适合扎营的宝地,进退无虞。发起晋中战役之初,徐向前元帅精心布局,在地图上,勾画出这一地处榆次、太谷、徐沟之间的三角地带,认为大常周边是包围阎军的最佳预伏地域,如他之预料,赵承绶大军最后在此全军尽没。晋中战役由一系列的战斗组成,最后的决战,是在大常、小常、西范、南庄这四个村镇中展开的,徐向前指挥极为高明,战略眼光独到,他应该提前就注意到在大常之南、其余三个村庄之间,东西横亘了一条河---象峪河,天然地割裂了阎军的阵地,无法连成一体,首尾难以相顾。天不与时,地不与利,纵是矫兵悍将,陷此绝地,也必败无疑,何况赵承授和他的疲敝之兵。
     旧时代的大常,是徐沟县的四大古镇之一,中心大街上店铺林立,每月都有集市,很是热闹。从西北来的驼队,铃声雄浑,常在车马店歇脚,父亲依稀记得,一旦骆驼发怒,会向人喷一脸白沫,腥味十足。我家不是本地的原住民,而是直隶邢台府南和县人氏。在1920年,家乡遭了水灾,逃荒至此,到晋中战役之时,落户已近三十年,祖父经营着一家粉条作坊,家境小康。而战役打响时,平原无险可据,村庄成为必争之地,我家恰恰位于村北,居住在在一所老院子里,屋后即是农田,是双方战线交错,短兵相接的最前沿。如今,祖父已故去多年,祖母年届九十,老人家难得的思维清晰,目睹过战事的惨烈,在许多年后,记忆犹新。从小,我就一再听奶奶讲述当年的亲历。
     二、战前阎锡山的统治
     山西,以山地居多,最富庶的当属晋中平原。家乡又晋商辈出,在满清年间盛极一时,我们村里有两户财主,一户是祖上经营过皇家盐场的刘家,居于村西,祠堂中保存了乾隆帝御赐的半副銮驾,虽然家世显赫,但民国年间已经败落。另一户,居于村东的秦家,曾和祁县乔家,在包头合伙经商,富甲一方,至今半个村的深宅大院还是其的留存,不过,秦家后来人丁不旺,经营不善,逐渐败落。前几年,电视剧《乔家大院》走红,秦家被塑造成乔家的对头,恶意构陷,引起村中秦氏后人的极度不满。
     由于晋中一带,土地平整,得天之利,得水之便,农民苦心耕耘,无饥寒之虞,且富户都为在外经商的财主,向来没有兼并土地的传统,所以阶级矛盾相对缓和,加之距离省城较近,一直属于阎锡山的统治核心地带。晋中民风柔弱,重商近利,抗日时期,日军占据徐沟县,据传不过派驻了七个日本兵,民间反抗并不剧烈,被称作“治安模范区”。当然,不甘受辱的血性男儿也大有人在,他们在东山(太行余脉,距大常村东三十里)成立中共领导之下的“武工队”,成为日后向平原辐射革命思想的根据地。其中的一位队长,名叫王振,是邻村人,英武异常,建国后在北京任职,他的后人中,更是诞生了乒坛世界冠军王涛,可谓英雄辈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