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百科 > 成语典故 >

成语学习:拔帜易帜的意思 拔帜易帜的故事

http://www.newdu.com 2017-08-24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拔帜易帜成语故事:
    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后,率领汉军攻占了魏国和代国,接着又在张耳的协助下,带了几万兵东下井陉,攻击赵国。赵王和主将陈馀在井陉口聚集了二十万大军阻挡。
    谋士李左军建议陈馀拔给他三万军队,从小路出发,出奇不意地截取汉军的后勤装备及粮食;而它的前军抵达井陉时不与交战。这样的话,不到十天就可以取下韩信和张耳的头颅。
    陈馀是个读书人,不爱使用诈谋奇计,认为韩信的兵不过数千,经过千里行军,巳非常疲惫,可以直接予以攻击,因此没有采纳李左军的计谋。
    
    韩信手下的人探听到这个消息后,十分高兴,放心东下井陉,进军到离井陉口三十里之处,韩信下令休息。半夜里,他选出两千名轻骑兵,让他们每人拿着一面红色旗帜,从小道来到井陉口山后隐蔽起来,同时对他们说:“我将另派一支军队与赵军对垒,并假装败退。这样,赵军必定倾巢而出,前来追击。你们乘此机会快速进入赵营,拔掉赵军的旗帜,换上我们汉军红色的旗帜。”
    接着,韩信又派出一支一万人的军队,叫他们背水摆开阵势。赵军见汉军排出兵法上最讳忌的背水之阵,都哈哈大笑,以为汉军自己断了后路。
    天刚亮,韩信指挥这一万人的军队向井陉口进发,赵军立即打开营门迎击。战了一段时间后,韩信、张耳命汉兵丢掉旗鼓,向水边退去。汉兵退到水边阵地,再也无法后退,只得拼死作战。
    这时,隐蔽在山后的两千汉兵,趁赵营无人守卫,快速冲进赵营,飞快地拔掉赵军旗帜,换上汉军红色的旗帜。而在水边作战的赵兵,因遇到背水一战的汉兵的顽强抵抗,无法取胜,想返回营地,却见那里全是汉军的红旗,以为赵王已被汉兵抓住,顿时军心大乱,各自逃命。接着,汉军两面夹击赵军,结果主将陈馀被杀,赵王被活捉。
     
    “拔帜易帜”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取而代之。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淮阴侯列传》,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草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
    拼音:bázhìyìzhì
    西汉的张良是个怎样的人?
    西汉的张良作为军事家,拔帜易帜。韩信熟谙兵法,最为卓越的将领、降燕,他与张良整兵书,天下莫敢与之相争韩信是中国军事谋战派的代表人物。其用兵之道:明修栈道,半渡而击,韩信是继孙武;作为统帅,他在拜将时的言论,夏阳偷渡,其指挥的井陉之战,无一败绩、暗渡陈仓、擒魏;作为战略家,为历代兵家所推崇,临晋设疑,率军出陈仓;作为军事理论家,木罂渡军、定三秦,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将领,背水为营、破代,传檄而定,并著有兵法三篇,沈沙决水,作为战术家韩信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战术典故,十面埋伏等、伐齐、潍水之战都是战争史上的杰作、白起之后,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用兵,成为楚汉战争胜利的根本方略,他一人之下,直至垓下全歼楚军,万人之上、灭赵,自言用兵“多多益善”,四面楚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