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小平同志在四川省省长鲁大东、湖北省委第一书记陈丕显、我以及宜昌地委书记马杰、荆州地委书记胡恒山等人的陪同下,从重庆顺江东下,视察三峡坝区和葛洲坝工地。在船上,小平同志详细询问了环境保护、泥沙淤积、坝址以及大坝、电厂、船闸的设计,并和国内外已达到的水平进行比较,对防洪和航运问题也很关注。我一一回答,并向小平同志汇报了三峡工程研究的经过、工程规划设计、施工方案、设备制造、资金筹集等问题。 船到宜昌后,小平同志参观了葛洲坝工程,他看得很仔细。小平同志询问了葛洲坝一期工程的截流时间,他指示现在工地的各项设施以及机械设备将来凡是能用之于三峡的都要用上,那时不要再重复搞一套,要注意勤俭节约,不要浪费。小平同志到武汉后,党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也专程从北京赶到武汉,向他汇报工作。在会上研究三峡工程问题时,邓小平指出:此行看了长江三峡工程,听了汇报,了解到长江水运运量不大,长江中下游两岸防洪问题很严重,洪水淹到哪里,哪里要倒霉,人民要遭殃,同时,长江两岸物产丰富、经济发达,三峡大坝建成以后航运问题可以解决,三峡工程可发大量的电,可促进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环境影响问题也可以解决。他认为:建设三峡工程效益很大,轻易否定三峡工程是不对的。请党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回北京后抓紧研究。 后面内容更精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小平同志此次考察三峡地区和葛洲坝工地,意义重大,是三峡工程建设的一个新起点。可以说,没有此次视察,就没有今天的三峡工程。 80年代三次访美 随着建设三峡工程逐渐成为中国大多数领导同志的共识,1982年,中美双方在华盛顿签署了《水力发电及有关的水资源利用合作议定书附件二》,其中第四项即三峡工程技术合作。至此,中美两国再次在三峡工程上进行合作正式确定下来。 为落实该协议,推进中美两国在三峡工程上的合作,20世纪80年代我作为长办领导,三次赴美访问、考察。 (一)1983年访美 虽然协议规定了中美双方在三峡工程上进行合作,但是美国作为一个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必须要签订正规的合约,才能真正落实。 美国垦务局对三峡工程一直很热心,是积极履行协议的。1981年4月至6月,垦务局牵头组团到中国考察。1983年,希金森想进一步详细了解三峡工程在40年代以后,从50年代开始的规划、勘测、设计和科研情况,以便下决心和中国方面签订合约,正式进行合作。为此,中国方面组织了一个代表团,由我任团长,赴美访问。 我们首先到丹佛美国垦务局工程研究中心和他们交流。我们先讲三峡工程全面情况,然后一个专业一个专业地介绍,在丹佛呆了十天。每讲一个专题,垦务局都组织相关人员听讲。 接着,我们在美国考察,这离1973年第一次到美国隔了10年,故地重游,别有一番滋味。这次我们先看了波特兰电力公司,然后沿着哥伦比亚河,看了沿途的大坝、船闸、电厂。其中有些我在1973年看过,有些没有看过,特别是正在加高的大约瑟夫工程。随后我们又坐小飞机看了垦务局在西部17个州做的灌溉工程。最后我们在旧金山作了初步总结,然后回国。 这次访问一共在美国呆了39天,纯粹是一次工作访问,最大的收获是让垦务局了解到我们已进行的工作成果是非常丰富的。 1984年,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水电部外事司分别与垦务局签署合约,具体规定了垦务局对三峡工程有关经济技术问题提供顾问性技术咨询服务,中方支付咨询服务费用,合同有效期五年。 从1984年到1989年,我们前后花了一两百万美元,请美国专家到中国来,一共有64人次。在技术咨询中,美国专家一致肯定三峡工程的优越条件,认为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是合理的。这些专家分别来自垦务局、陆军工程师团两个联邦政府机构以及一些著名的大公司,有搞水工、施工规划的,有搞设计的,有搞泥沙和航运的,也有搞生态环境的专家。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泥沙方面的专家西蒙斯,他曾与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一起工作过。他对模型试验方法作了改进,认为三峡泥沙问题并不构成威胁。总的来说,美国派来的专家,不论是联邦机构派来的,还是大的公司派来的,都很负责,花的钱是值得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