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今天我们来学一个双胞胎成语:“为渊驱鱼,为丛驱雀”[wèi yuān qūyú,wèi cóng qūquè]。 这个词语出自先秦名作《孟子·离娄上》的第九章。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雀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亡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 孟子认为,桀和纣失去天下,是因为失去了人民的支持,失去了民心。获得天下是有办法的:获得了老百姓的支持,就可以获得天下;获得老百姓的支持也是有办法的:获得民心,就可以获得老百姓的支持;获得民心也是有办法的:满足他们所想要的,不要强求他们做厌恶的。人民归顺于仁德,就像是水向低处流,野兽在旷野里奔跑一样。所以替池子把鱼赶出来的,是水獭;替森林把雀鸟赶出来的,是鹯鸟;替商汤和周武把人民给赶出来的,是桀王与纣王。现在天下的君主里面如果有哪一位是喜好仁德的,那么其它诸侯就会替他把人民赶过来。这样哪怕他不想要称王,也是不可能的。现在想要称王的人,就像是得了七年的病却需要用三年的老艾草来治疗一样,如果平时没有把它培育起来,一辈子也不会得到。如果平时不立志实行仁德,那么一辈子都会担忧自己受到屈辱,最后只会陷入死亡。《诗经》里面说:“这怎么能做得好,不过是一起掉进水里罢了”,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其实在这一大段话里面,孟子想要说明的是民心和仁政的关系。他认为,只有获得了民心,实行仁政,那么在别的地方受苦的人民自然就会来跟随你,到时候你就能统一天下了,这就是他梦想之中的“王道”。 水獭想要抓鱼吃,反而把鱼赶到深渊里面去;鹰想要抓麻雀吃,却把麻雀赶出了丛林。 “为渊驱鱼,为丛驱雀”这个词的前后两个部分说的其实是同一个意思:因为不会团结人或笼络人,把可以团结过来的人或者可以依靠的力量赶到敌人方面去了。 这个成语使用的时候,可以两个连起来一起用,也可以分开来各自用,表达的都是一个意思,如果觉得记起来麻烦,只记得前面四个字就可以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