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如晦 今天历史之家小编要和大家讲一个藏得很深的成语:“风雨如晦”其成语拼音是[fēng yǔ rú huì] 。此成语是什么意思呢?成语背后有着怎么样的历史故事呢?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 这个词的字面意思其实很好理解:狂风暴雨,天色昏暗,白天都好像黑夜一样。但是要搞清楚它的意思,就要翻阅不少东西了。 我们先来看它的出处,《诗经·郑风·风雨》: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像这种反复句式的诗经翻译出来太啰嗦,我给大家讲讲它大致的意思。这里说的是一个人(应该是女人)在风雨交加的日子等待她思念的丈夫,但是鸡都已经鸣叫三次,也就是天都亮了,才看见丈夫从外面回来。这一夜,女子的内心从心烦意乱到相思不已,再到高兴不止。 也许你会觉得,这不就是一首情诗嘛,藏得有多深? 如果出现在别的地方,它可能就是一首简单的情诗,但是偏偏它出现在《诗经》,那解读可就多了去了。 从春秋战国时代开始,就有不少人为这部诗歌总集作序,也就是给它加上注释。《毛诗序》里面短语这首诗就这么说:“《风雨》,思君子也。乱世则思君子不改其度焉。”东汉末年儒家学者、经学大师郑玄又在后面加了一句“兴者,喻君子虽居乱世,不变改其节度。……鸡不为如晦而止不鸣。” 有趣的来了,郑玄认为这首诗用的是一种“兴”的表现手法,也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这首诗说的,不是简简单单的男女思念之情,而是一种思念君子节度的感情。所谓“风雨如晦”,指的是在春秋战国时代周礼已经崩坏,群雄并起,社会动荡;所谓“鸡鸣不已”,指的是君子在这种情况下依然能够保持自己的气度、节操、道德、品质而不会停息。 自此,“风雨如晦”就变成用来形容社会局势动荡不安,或者政治黑暗的年代。 成语造句 抗日战争时期,风雨如晦,但是中国人民从来没有放弃过这边他们热爱的土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