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妃容貌出众,性格中有那么些傲气,颇通文史,备受皇帝宠爱。光绪二十年,慈禧万寿庆典前夕,光绪帝受西太后懿旨,同时晋封姐俩为妃。这使慈禧内侄女隆裕顿生忌恨,经常在慈禧面前讲珍妃坏话。当时朝廷中有帝后两党之争,而且颇为激烈。慈禧太后一方为“后党”,光绪皇帝一方为“帝党”,产生对日本战和之争。甲午战争后,光绪帝接受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派的变法主张,推行新政,因此又出现了维新与守旧之争,两党水火不容。 传说珍妃介入其中,紧紧追随光绪帝,支持推行新政,引起了慈禧对她的极大怨恨。光绪二十四年,戊戌政变失败,慈禧捕杀了维新派,光绪被囚禁瀛台,珍妃被削去封号,贬入冷宫。此后,慈禧力图废黜光绪帝,另立新君,珍妃又挺身而出,冒死“抗辩”。光绪二十六年七月,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朝廷上下一片恐慌,慈禧决定西逃,光绪帝提出愿意留下举行和平谈判,慈禧坚决反对,并挟持光绪帝,带着宫中数人仓皇出逃,在这片混乱中,珍妃死于宁寿宫外井中,年仅二十五岁。 在北京故宫东北角的贞顺门里有个珍妃井。这口井是见证珍妃之死的唯一证据。至于珍妃因何而死以及当时的实情如何,迄今尚无定论。宫中的很多事情都充满了神秘色彩,让人无法了解事情真相。而官修的史书也不愿对此事给出明确的答案。于是珍妃之死,也就使人产生了许多联想。 从流传的各种稗官野史及小说、戏剧看来,关于珍妃之死,大致存在两种说法。一是珍妃之死是自杀。也就是说,她是自愿投井而非他杀。 但是这种说法并不被大多数人认同,因为珍妃虽然囚禁在紫禁城内,但是一直以来仍然对光绪帝充满幻想,这也是她支撑着活下去的希望。在慈禧西行时,她也正好有机会见到光绪帝,采取自杀的方式了结自己的生命是不太可能的。 还有一种说法被大家认同,就是慈禧命人将珍妃杀害。 一九九零年七月二十日,八国联军即将兵临城下。慈禧决定携带光绪帝等一行人出走西安。此时,大家都换上了百姓布衣聚集在寿宁宫,慈禧忽发感触,出珍妃于牢院。强词珍妃带走不便,留下又恐其年轻惹出是非,即命太监将乐寿堂前的井盖打开,要珍妃自尽,珍妃坚不肯死。众人遂令太监将珍妃推入井中。执刑此命的是慈禧的领班太监崔玉贵。 一九零一年春,八国联军将退,慈禧命崔玉贵回京探听消息,并查看宫内情况,见珍妃所投之井依然如故,便命内务府将珍妃从井中捞起,装殓入棺,七月二十四日葬于阜成门外恩济庄内务府太监公墓南面的宫女墓地,一九零一年十一月三十日即下懿旨:“上年京师之变,仓促之中,珍妃扈从不及,即于宫闱殉难,洵属节烈可嘉,加恩追赠贵妃,以示褒恤。”慈禧假惺惺地以贞烈殉节掩世人耳目。 民国二年(1913),四十五岁的隆裕皇后逝世,与光绪帝合葬景陵。珍妃的姐姐瑾妃此时已升为皇贵妃,因上面已无皇后管着,成了宣统帝必须尊敬的皇太贵妃,对宫中事物有了相当的决定权,于是趁机将妹妹从宫女墓地迁葬光绪景陵妃嫔园寝。皇家规定,皇帝皇后的墓地称陵寝,嫔妃的墓地称园寝。瑾妃还为珍妃立碑称“恨恪珍贵妃之墓”,总算为妹妹争到了她应有的名分。瑾妃还在珍妃遇害的井旁边立了一小小灵堂,供着珍妃的牌位。灵堂上悬挂一额纸匾,上书“精卫通诚”,颂扬珍妃对光绪的一片真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