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次栉比 今天我历史之家小编给大家一起来学习成语:鳞次栉比。 估计很多人连正确读出这个成语都不容易,尤其是第三个字“栉”。它的读音是“zhì”,和“制”是一个读音,意思是梳头发用的梳子。 这个词的后面一半出现得比较早,早在《诗·周颂·良耜》就有“获之挃挃,积之粟粟。其崇如墉,其比如栉”的句子。 这是一首秋收之后祭祀用的诗歌,表现了当时的农业耕作方式和传统。这段话的意思大致是:收割谷物的镰刀挥舞得发出声响,收成的庄稼堆积如山。它们看起来就像是高嵩的城墙,排列得很广而且整整齐齐地像梳子一样。 过了一千年左右,这个词的上半部分出现在南朝宋国鲍照的诗《咏史》里面:“京城十二衢,飞甍各鳞次。” 这句话不难理解,讲的是京城的十二条(可能表示很多,不一定是具体的数目)大道两边高耸的屋脊排列得像鱼鳞一样密集。这首诗的前部分基本就是用来渲染京城的奢华,后半部分才是表示自己的心迹。 这远远还没完,又过了快一千年左右,在明末清初终于有个人把它们连起来了,那就是陈贞慧的《秋园杂佩·兰》:“自长桥以至大街;鳞次栉比;春光皆馥也。” 诗人从长桥一直走走道大街上面,看见各种建筑排列的整整齐齐,空气中弥漫着春天的花香,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大家可能都看过鱼鳞和梳子,鱼鳞是一片一片覆盖在鱼身上,而梳子的齿则是一根一根分开,不过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排列得非常整齐,这就是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现在我们一般都用“鳞次栉比”这个词来形容房屋或者船只密集而且整齐。 成语造句 这个城市的发展非常迅速,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黄泥地,现已经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