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中取栗 历史之家小编今天给大家讲一个进口的成语:“火中取栗”其读音是[huǒ zhōng qǔ lì]。火中取栗成语是什么意思呢?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是非常有趣的,大家一起来学习吧! 从火里面取个栗子,究竟是谁做了这件事,他又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实际上,这里应该用它,因为主角并不是个人。而说这个词是进口的,是因为其出自十七世纪法国作家拉·封登的寓言诗《猴子和猫》: “贝尔特朗和哈东,一只是猴子,一只是猫,他们属于同一主人,在同一栋房子里食宿。他们原是一丘之貉,臭味又相投,两个对一切都不怕,不论那是什么。要是发现屋里东西被毁坏,主人毫不责怪他的左邻和右舍。 贝尔特朗大偷特偷,而哈东呢?他对耗子的兴趣还没对干酪大。 有一天这两个奸刁的老行家,看到炉火的一角煨着一些栗子。 偷吃栗子原是件妙不可言的乐事,两个坏蛋以为这一下可以一举两得:首先自己得利,其次他人遭殃。 贝尔特朗对哈东说:“兄弟,你今天一定要大显身手,给我把这些粟子取出来。要是上帝使我生来也能从火中取栗的话,那么栗子肯定就会得到它们应有的下场。” 说了就做,哈东以优美的动作,用他的爪子先把炉灰拨开一点,再把脚趾缩回来,这样连续好几次,他从火中偷取出一个、两个、三个栗子,贝尔特朗呢?他在旁边拿来就吃。 这时一个女仆走过来了,他们立即奔逃,据说事后哈东对这件事心里非常懊恼。 大多数诸侯不也就是这个样?他们受到恭维是因为要派他们这类用场。为了某某国王的利益,在疆土问题上他们的手指也被烫伤。” 鉴于我自己也不懂法语,直接给大家上了中文版本,估计也就不用我再加太多特别的解释了。我只是好奇的是,难道在举个栗子这个问题上,猴子不是比猫更有优势吗,看来这真是一只有贼心没贼脑的猫。 “火中取栗”,比喻人被人利用,担了风险,吃了苦头,却没有捞到任何好处。 成语造句 你本身就是个安安分分的学生,现在却火中取栗,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帮助走私分子带货过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