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中国,在经过了唐太宗、唐高宗两朝之后,国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贫富差距也因此出现,土地兼并的出现是必然的。但是历朝历代,都会有有识之士出台法令,遏制土地兼并的发展,所以事在人为,如果武则天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是可以把土地兼并遏制在可控制范围的。 武则天登基之后,格外重视农业,她颁布了《兆农本业书》,把农业生产作为考核地方官的标准,并且颁布了垦荒法令。在早期鼓励农民垦荒,且对垦荒土地给予免税政策,中国东南,特别是江南地区大量荒田得到开垦,都与这个政策有关,中国南方经济也是从此时开始,逐渐超越了北方。武则天在位时期,中国的人口从唐高宗时期的315万户上涨到武周朝末期的615万户,几乎增长了近一倍,但是高速的经济发展下,土地兼并也不可避免。 后面内容更精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土地兼并,其实在唐高宗在位时期就很严重了。唐高宗在位时期,因为江南土地兼并造成矛盾,浙江就曾发生了农民起义。起义的领导者是一个叫陈硕贞的女子,自号文佳皇帝。虽然仅过了一个月就被镇压,但土地矛盾已经凸显。武则天即位初期,为了稳固统治,采取了削减赋税,减少劳役等政策,经济得到了稳定和发展,但是另一件事情,却成为武周朝土地兼并的催化剂。 武则天能够成功夺位,一方面是凭借了自己深不可测的心机以及李唐皇室势力的衰弱,另一面,来自于她自己“团队”的努力,尤其是作为她后援的武氏宗族。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武则天一面大行封赏,一面对其宗族的圈地行为,采取了纵容漠视的态度。武周时代的名臣狄仁杰,早年就曾揭发过武则天侄儿武攸嗣的圈地行为,武则天非但置之不理,狄仁杰之后反而遭到报复,险些冤死在狱中。从此以后,武氏宗族的圈地行为愈演愈烈,仅在河南地区,属于武则天侄儿武三思名下的土地,就多达2000多顷,其中相当多的是府兵的土地,如此一来,不但老百姓流离失所,连军队的土地也没有保障。同时武则天也极好“滥封”,对宗族子女的封赏大手大脚,相当多是“慷国家之慨”,将大量属于百姓的土地封赏给宗族,结果,就是国家税源锐减,百姓流离失所。而且相比于武则天早期的“轻赋税”,武则天晚年的武周王朝,在横征暴敛上也颇遭诟病。武则天崇佛,在河南、山西、陕西等地大修寺庙,滥派徭役,以至于百姓纷纷逃亡,而相关的费用,则通过增加税收来解决。土地兼并又兼赋税沉重,结果,自然是民不聊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