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火了,曹操火了,郭嘉、荀彧火了,连曹丕都火了,整个大魏终于翻身农奴把歌唱,集体当了一把三国主角。而我一如既往的心疼曹植。眼看着这个被爹娘、亲哥轮番坑的一代才子,一手好牌打的稀烂。 明知道曹植喜欢甄宓,曹操还把甄宓许给曹丕了,卞夫人问为啥,曹操说:这天下就是大争之世,我的儿子是要平天下的,不只要争,还要争得光芒万丈。  没过几集,曹植喝大酒,酒驾,闯过司马门嗷嗷开车,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的气势终于出来了,果然光芒万丈。曹操说,儿啊你这是死罪。。。坑不坑! 接下来,让我们跳过曹植的倒霉人设,直接进入他的人生巅峰——遇见了洛神“宓妃”,爱上了宓妃,并且 追 到 了宓妃! 注意我说的是宓妃,不是甄宓! 剧里的甄妃,直接就叫“甄宓fu”,剧里也直接就默认甄宓和曹植是有点什么的。 真实的情况是,历史上,只知道这位甄妃叫“甄妃”,并不知道这位美人叫啥。那甄宓是打哪来的?是打曹植的诗来的。哪首诗?《洛神赋》。 这首诗很多大文豪大书法家都书写过,还有配套的传世名画《洛神赋图》,这个一会我们重点说。  元代大书法家 赵孟頫书《洛神赋》 先看这首诗的前几句;“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 从曹植的诗我们看到,是古人说的,洛水之神名叫宓妃。所以洛神=宓妃,但是宓妃≠甄宓。完全是后人觉得你曹植就是和嫂嫂甄妃有点什么,强行给甄妃起名叫甄宓了。其实人家叫甄嬛也说不定呢。  那么真实情况曹植到底和甄妃有没有什么呢?你看过哪个正史会写这种事啊!不过如果你相信洛神=宓妃=甄宓,那么,你可能真的会发现一些端倪。接下来上图上真相。 这就是著名的,流传千古的,惊世骇俗的《洛神赋图》。  顾恺之《洛神赋图》 这是东晋大画家顾恺之忠实于《洛神赋》的情节与文学意境,画的一张长卷图。怪不得那么多影视作品热衷于拍曹植与洛神的故事,这幅画简直是一个现成的分镜故事图啊。 图卷按原赋的情节顺序展开,以远近山林、清溪垂柳等一些简单的背景将各个情节连串起来,画面的空间感在观看时巧妙地转化为时间的行走。随着景致的穿插,观者好像走入了曹植和洛神奇遇的全过程。 先来看看他们的相遇 “日既西倾,车殆马烦……流眄乎洛川……睹一丽人,于岩之畔。”  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在河边休憩的曹植,就这样与手持羽扇、凌波宛立的洛神不期而遇,互看顺眼了。仔细一看,身后侍从的眼神都游离于他处。只有曹植与洛神四目相对,一见钟情。 洛神赋里用大量篇幅描写了洛神的容貌,辞藻之华丽叹为观止,字里行间充斥着强烈的情感。曹植也许是史上第一个情话高手,他把所能想象到的最美好的词汇,都毫不吝惜地加在这位女子身上。从他往前三百年,往后三百年,都没见过能用这么多四个字来夸人的。  顾恺之画的洛神“宓妃” 原文是这么说的:“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瓌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 曹植描绘女神,说她像轻云笼罩的月亮,绿波捧出的新荷,肤白貌美,腰细如束,不施粉黛依然唇红齿白,大眼睛顾盼生辉,小酒窝笑靥如花,总之就是惊为天人。 再从画面看,鸿雁、游龙、秋菊、荷花等这些细节也被顾恺之巨细无遗地画在洛神身边,来衬托这位绝世美女。 接下来我们看到他们结伴出游(约会)了!  “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初见之后,洛神一再与曹植相遇,时而在清流中和湘水女神、汉水女神嬉戏,时而在山林中亦行亦舞,顾盼生辉,行止轻盈。  为了表示时间的推移,除了变化场景,顾恺之还让洛神不断更换衣衫,低成本地更换服化道具。不食人间烟火的女神也有了“女为悦己者容”的小儿女情态。 接下来,这两个人开始近距离接触了。  “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全卷只有这里洛神和曹植相距最近,象征两人感情的亲密。洛神回首相望,曹植深情凝视,顾盼之间,两情缱绻。注意洛神手中的扇子。这是伏笔。 情况急转直下,没过几天好日子,就要分离了。  “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  画面上可以看到,洛神乘着神鸟来和伫立在岸的曹植告别,两人终究人神道殊,不能相守。洛神第一次垂下眉眼、面沉似水,曹植则强忍悲痛、无言以对。 接着,画面的最高潮来了,洛神驾六龙云车远去,云水翻腾中可以看到旌旗飘飞,文鱼警戒,鲸鲵夹道,水族护卫。与这激烈的画面相反的,是洛神满脸怅惘地回望,欲去还留、依依不舍。  而曹植并不死心,急命随从驾舟逆流而上追赶。千里走船追女神,痴心绝对。  看画面,曹植好像是在架船猛追呢。这是追上了还是没追上?是去程还是返程? 终于可以填上前面伏笔的坑了。注意扇子!洛神一直不曾离手的羽扇,现在出现在了曹植手中。这是活脱脱的定情信物啊。 这段原文没有,是顾恺之自己加的点睛之笔。古人表达感情十分含蓄的,有些事情,点到为止。 定情信物都拿到收了,你说追没追到呢?  抢镜的画风清奇的扇子君 东晋顾恺之是中国绘画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第一位有作品可考的画家,有“才绝、画绝、痴绝”之誉。他在《洛神赋图》中用笔延绵婉曲,细匀飘忽,线条宛如“春蚕吐丝”,再辅以种种可咀嚼回味的细节,准确生动得表达出《洛神赋》人神道殊、爱而不得的主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