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很多人从小看三国,最喜欢的往往不是刘备,曹操之流。反而对于关羽,张飞,赵云等猛将更为重视。很多人玩三国游戏都希望用这些名将来一统三国世界。但在渐渐长大后才发现,三国中真正厉害的未必是这些猛将,而是他们身后的领导,也正是这几位三国时期的诸侯,给予了关羽张飞们表演的舞台。今天,小编就来与各位一起聊聊刘备,曹操,孙权的识人与用人之处。 先说最被推崇的刘备 无论从史载,还是从演义野史,刘备会识人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无论是在早期获得关张二将的力助,还是后来赵云,诸葛亮的加盟。都体现出他在识人方面过人一等的天赋。而将此天赋推送到极致的无非是他在临死之前对于马谡的评价以及对亲兵魏延的使用提拔。 对于刘备来说,识人是他在整个群雄生涯中磨励出来的必要技能。刘备在三雄中是唯一一个从底层民众发家的诸侯(相信这一点也是后人对刘备最为推崇的原因之一)。 早期的刘备,作为平民阶层(就是一卖草鞋的,虽然挂着个皇室宗亲的虚号)能够发家也是借黄巾起义的机会,以平叛的理由拉拢起自己的第一支部队。而在这其中,就有着关羽,张飞,简雍等一直跟随刘备的亲兵。而作为没有阶层背景的他,很多大族的能人对刘备持有的更多的观望和有点鄙视的状态。这也促成了刘备早期的军队中草根将领的比重占据了多数。而此时的刘备也开始养成了在草根中淘宝的习惯。 伴随着刘备入朝,被献帝认为皇叔之后。作为当时的社会风气,刘备的品评自然也就上了不止一个档次。伴随着名声的提升,各大族和名人相继与刘备发生各种关系,有的来投奔,有的则选择结交。而拥有着多年军旅和人才"淘宝"经历的刘备就如同吃惯的三菜一汤家宴的人突然开启了山珍海味的大门。而此时多年的识人经验也帮助他结识了如糜竺,孙乾等名人。 从此以后,总是愁没有人才的刘备就开始进入人才投奔的时期,而在这期间,无论是为了平衡地方豪族间的关系,或是各个派系之间的平衡,刘备从识人渐渐转变向用人。这也是后期我们看到夷陵之战,刘备为何不将嫡系部队带出的原因。这一点,我们后文再议。 从识人方面,刘备经历了从草根选才,随后在成名后从各大豪族人才中挑选的转变,拥有着大量的观人经历的他在识才方面属于有天赋,同时后天磨炼而成。从这一点来说,刘备在三国中识人的能力应该是数一数二的。 再说被人才围绕而被低估的曹操 如果说刘备的识人是从草根中选人才,那曹操就是从大量人才中选择最好的那几位。 没错,曹操的出身也并不好,按现在说是"宦官之后"。但至少曹阿瞒是从小在官宦之家成长,袁绍还算是他的同学。在东汉末年的年轻群体中有着一定的知名度,在当时重出生和地位的风气来看,曹操虽不算豪族,也至少也是一位士族。 这也造就了曹操回乡准备起兵造董卓的反时,曹洪,曹仁,夏侯兄弟等族弟率兵来投,而像李典,乐进,于禁等人也带兵来投。很短时间内,曹操就拉起了一支反董的义军,成为了当时不可小视的一支势力。这比起刘备苦哈哈的东奔西走,拉起一支部队还不被人承认身份是幸运得多啊。 而曹操在获得的大量的人才情况下,他需要做到的则是找到合适的人。因此,无论是程昱,郭嘉,荀彧叔侄等智囊,还是夏侯兄弟等猛将。曹操都在第一时间找到了最适合他们的位置,从而奠定了曹魏的基础。 而在此之后,曹操收典韦许褚为护卫,官渡收许攸从而扭转局势。曹魏后期的张辽,张郃等名将都是曹操在征战中收获的将领,这些名将后来的成就也让曹操成为了最为出色的识人者之一。 最后来看看被旧臣围绕的孙权 孙权是幸运的,在他掌权之时,他哥哥孙策已经将东吴将领的班子搭建得颇具规模。孙权也是不幸运的,这些孙策的属下对于孙权本人并不像对孙策那般忠诚。于是孙权也寻思着找到自己的亲兵,建立自己的核心部属。 相比刘备和曹操来说,孙权的选才面是偏窄的。东吴并不是当时政治经济的核心地区,无论是人才,还是豪门相较于中原地区那不是一个等级。但好在中原战乱已久,有部分的豪族和士人都迁移到了荆襄及杨州一带,从而形成了东吴的人才基础。 但从孙权挑选出来的人才来看,孙权在选才方面也颇具眼光。原先是锦帆贼的甘宁,江东陆家的陆逊,从军中选拔的吕蒙都在孙权手下成为了一代名将。但由于江东地区无论是《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都没能成为书中的主要描写方。东吴将领的表现更多是在与蜀魏的交战中描写,而且经常会被对面的"主角光环"所淹没。因此我们对东吴将领的优秀并没有太多深刻的了解。事实上,东吴除了要面对来自魏蜀的危胁之外,福建一带的山越则是东吴的心头大患!无论是孙策时期黄盖,程普,还是后期的陈武等将领都曾经在对山越的战斗中建立功勋。当然,这些在我们熟读的《三国演义》中就很少提及了。 总体来说,孙权在识人方面缺少像刘备和曹操那样的乱世土壤,他作为继承者更多的是将前人的遗产更好地发挥。但作为一名在三国时期称皇时间最长的皇帝,孙权自有他在识人用人方面的过人之处。但从小编来看,在与刘备与曹操的相比之下,孙权则只能略逊一筹。 结合上方的简单说明,小编认为,刘备由于前期人才匮乏,因此养成了在草根中选才和发现人才就全力争取的习惯,因此他在人才的利用率方面是最为完善的,而且获得了识人的称誉。而曹操则是在人才池中进行挑选,相信在他的阵营有仍有不少的名士只能默默无名,但其赏识的数人却无疑成为了曹魏立国之本,可以说曹操也有着识人之明。孙权作为二世主,选材面是他的硬伤,但同时也帮助他形成了建立自己体系的欲望,这也促成了后来东吴阵营的转型和稳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