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战争电影,经常会见到这样的场景:当步兵发起冲锋后,我方的火炮还在不停打出炮弹。这时候,如果大炮将自己的步兵打中,那场面就十分尴尬了。 如何避免自己人被自己的炮弹打中这种尴尬场面出现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步炮协同。 火炮问世之初,确实曾经发生误伤自己人的事件。为此,产生了一个沿用至今的战术——步炮协同。 步炮协同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两步。 第一步:炮兵进行火力准备,为步兵发起冲锋创造条件。 这就是说,在步兵发起冲锋之前,炮兵就要对敌人或明或暗的火力据点进行密集轰炸,清除障碍。早在明朝时期的大凌河之役,后金军队集中60门火炮,狂轰三天三夜,最终攻下明朝军队重兵防守的于子章台。这可能是历史上最早的炮火准备。 火力准备的时间或长或短,取决于火炮数量、炮火的猛烈程度以及战场的实际情况。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炮火准备持续时间往往长达数昼夜;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次战斗可以集中成百上千门火炮,使得炮火准备减少到两小时以内,直至几十分钟。 第二步,步兵发起冲锋后,炮兵为步兵提供掩护。 最容易发生误伤事件的就是第二步。因此,炮兵需要精确计算敌人阵地的坐标、己方步兵的运动速度等,判定落弹点。一般来说,当步兵发起冲锋之初,炮兵会对敌方前沿地域进行压制射击;当步兵接近敌方前沿阵地时,炮兵逐步向敌方纵深阵地或者后方阵地实施火力延伸。 火力压制纵深则由3公里到12公里左右。到上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火炮射程不断增大,火力压制纵深最多可达数十公里。 步炮协同的关键在于“协同”。战场指挥人员和参谋人员在作战之前,往往会制定周密的步炮协同计划,确保步兵的行动步调和炮兵火力打击达成一致,以免误伤自己人。 同时,规定安全界限。炮兵的弹着区尽量远离自己的步兵,而步兵在冲锋时也会与炮兵火力压制区保持一定距离,以防止被己方炮火打到。如果步兵不注意安全界,误入火力压制区之内,就有可能被自己的炮火误伤。 当然,在实际战争中,战场形势千变万化,无论是哪一支军队,无论步炮协同计划制定得多周密,在实际作战中都有可能发生误伤自己人的事。只不过,有的多,有的少而已。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炮兵打中自己人这种事情,竟然经常发生在美军身上。 美军最严重的一次误伤事件,发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1944年7月,美军在法国西北部城市圣洛与德军第七集团军进行一场激烈的攻防战。 当时,美军集中1000多门火炮、2000多架飞机,对德军第七集团军阵地上的地面目标进行狂轰滥炸,轰炸持续了一个小时,让德军吃够了苦头。然而,不知道什么原因,一部分炮弹落到了美国一支地面部队阵地,将自己人炸得血肉横飞。 这场误炸事件,导致757名美军丧命,伤亡则不计其数。更要命的是,美国陆军地面部队司令、陆军上将麦克纳尔刚好在前线视察,被美军轰炸机误炸身亡。麦克纳尔因此成为美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牺牲的最高级别军官之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