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在古代中国人的信仰中是最神异的灵兽。它神奇、威严、吉祥、灵动,寄托着人们的瑰奇的想像。数千年来,人们在创造和完善龙的形象的同时,还为它创造了一个庞大的家族。 太昊伏羲氏,相传是人类的始祖,同时他也是第一个以龙纪官的帝王,是龙图腾的创造者。所谓“以龙纪官”,就是以龙作为官职的名号。《左传·昭公十七年》讲到,郯国国君郯子访问鲁国,鲁昭公设宴招待,在席间,郯子讲到上古历代的纪官制度,从他的先祖少昊一直上溯到“三皇之首”太昊伏羲氏。他说,少昊登位时,适逢凤鸟出现,所以少昊以鸟纪官。而在少昊之前,黄帝以云纪,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太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这是古代文献中太昊伏羲以龙纪官的最早记录。 《竹书纪年》上说,太昊伏羲时有龙马负图出于河,因而伏羲以龙作为自己的名号,始以龙纪官,号龙师。他用龙为他麾下的大臣命名,让他们各司其职:命朱襄为飞龙氏,造书契;昊英为潜龙氏,造甲历;大庭为居龙氏,治屋庐;浑沌为降龙氏,除民害;阴康为土龙氏,治田里;栗陆为水龙氏,繁滋草木,疏导泉源。太昊伏羲氏族统领着一个庞大的龙部落。 (翻开的《左传》,《昭公十七年》此段文字。淮阳太昊陵,手捧八卦图的伏羲塑像。塑像四周朱襄、昊英等雕像。) 古人按照木、火、土、金、水五行的观念,为龙安排了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敷上青红白黑黄五种颜色。于是在龙的家族中,有了五方龙、五色龙的形象。 传说伏羲确立了五官:春官为青龙氏,居东方;夏官为赤龙氏,居南方;秋官为白龙氏,居西方;冬官为黑龙氏,居北方;中官为黄龙氏,居中央。 在五色龙中,黄龙最为尊贵。“黄龙者,四龙之长,四方之正色,神灵之精也。能巨细,能幽明,能短能长,乍存乍亡。”以黄龙为贵,与崇拜黄帝有关,在五方帝中,黄帝居中央,黄帝是一条黄龙。《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得土德,黄龙见。”(黄帝塑像) 中国古人认为,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构成的,他们以五行的不同组来解释自然的变化。战国秦汉时期的阴阳家提出以五行之间相克相胜的关系来解释朝代更替的“五德终始说”说。不同的朝代分属五行中的不同“德”,即所谓的“五德”,而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朝代更迭兴替其实都是“五德”的循环。 秦始皇当上了皇帝,有人告诉他:“黄帝得土德,天上有黄龙出现;夏朝得木德,有青龙在郊野出现;今天秦朝从周朝得到天下,按照五行的排序,应该是水德。从前秦的君王秦文公在打猎时,曾经捕获过一条黑龙,这是秦朝水德的征兆啊!”按照“五德终始”的排列顺序,黄帝是土德,尚黄色;夏朝为木德,尚青色;商朝为金德,尚白色;周朝是火德,尚赤色;排到秦朝,水克火,秦朝在五行中应该属于水德,颜色就变成黑的了。五色龙你方唱罢我登台,共同演绎出五彩斑斓的中国历史。(身穿龙袍的秦始皇形象,龙袍黑色) 不过到了西汉末年,这个“五德终始”的顺序又发生了改变。王莽为了篡汉,把原来土、木、金、火、水五行相克相胜之序改为木、火、土、金、水五行相生的新五德终始说。五行相克相胜,则在政权更替上倾向于革命。而王莽为了从刘氏手中取得政权,要效法上古帝王“禅让制”,通过和平过渡的方法完成王朝更替。为了给新莽代汉提供合法依据,儒生们按照木、火、土、金、水五行相生的顺序,重新排列古代帝王的世系:太昊伏羲氏为木德,炎帝神农氏为火德,黄帝轩辕氏为土德,少昊金天氏为金德,颛顼高阳氏为水德;帝喾高辛氏为木德,帝尧陶唐氏为火德,帝舜有虞氏为土德,伯禹夏后氏为金德,成汤为水德;周武王为木德,汉朝为火德。王莽自称是虞舜后裔,帝舜土德,于是他和黄帝、舜帝一样,为土德,成了一条黄龙。 人们在创造龙的形象时,加进了各种奇思妙想,从而创造了大小形象各具特色、长幼尊卑各有差别、角色分工各不相同的庞大的龙的家族。 前人分龙为四种:有鳞者称蛟龙,有翼者称为应龙,有角者称虬龙,无角者称螭龙。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