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国人之于饮食从来就不那么简单。《尔雅》里一句:“食色,性也!”更是道出了饮食在中国人心目中那与传宗接代并重的地位。《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的开播,中国人的味蕾再次被这部纪录片所带动,对于中华美食的探寻之旅也随之展开。中国人之于饮食从来就不那么简单。《尔雅》里一句:“食色,性也!”更是道出了饮食在中国人心目中那与传宗接代并重的地位。而在那个等级森严的专制时代里,连穿衣吃饭这样的琐事都有着严格的规定,什么人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饭都严格地记录在法律条文里,稍有差池那就是僭越,就是犯罪。 当然,在今天的时代里,食物的极大丰富以及烹饪技法的全球推广,已经让现代的人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美食享受。今天中国人已经可以用自己味蕾,感受到人类从古至今所推崇的所有美味。尤其在中国,作为世界三大菜系之一的中国菜,以其色、香、味、意、形五种烹饪技艺,展示出了中国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事实上,在中国古代的人们却并没有这样丰富的美食可以享用。如《水浒传》里“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景象恐怕是古代中国家庭一年也难得一次的快意事。 当人类告别了茹毛饮血,告别了原始的狩猎采集而过渡到农耕时,烹饪便随着人们味蕾的刺激而兴起,以致一发不可收拾。然而,古代的中国人真可谓是活在了舌尖上,生产力的低下加上赋税、徭役的频繁,让中国的老百姓不得不为了生存而疲于奔命。因此,在《左传·曹刿论战》一篇中就有“肉食者鄙”一说。可见在那个时期,中国的老百姓是吃不上肉的。 在中国,饮食是有南北差异的。南方早在河姆渡时期就有了种植水稻的历史,主食一般为大米。北方的农作物则呈现出多样性,稷(小米)、黍(黄米)、麦等农作物都有着广泛的耕种面积。如果要基于此而推断出“南方吃米,北方吃面”的饮食传统,那就大错特错了。在汉朝以前的中国,南方大多吃大米饭,而北方则吃小米饭或者麦饭。那个时代的人们甚至不知道小麦可以碾成面粉而做成各类面点。因此才上演了晋景公为吃麦饭而殒命茅厕的悲惨遭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