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给地球上最讲吃的国家拉个排行榜,头两位不是中国,就是法国。法国人讲究吃是出了名的,“吃货”在那儿是个褒义词。大作家福楼拜曾在一部游记里坦白自己的食欲:“蓝天下,万物都像张开笑脸。离开餐桌,我感到心满意足。” 想来,让福楼拜心满意足的那顿饭,不过是在街头露台上享用的平民餐,不外乎蜗牛牡蛎烤鹅肝,最能让法国人大吹特吹的,当是源于宫廷的“法国大餐”。早在中世纪,法国贵族对吃就讲究得令人咋舌,不亚于《红楼梦》里的大观园。不管你信不信,在1549年卡特琳娜公主的婚宴桌上,出现了30只孔雀和21只天鹅,还有漂洋运去的朝鲜蓟和爱情果。后来,真将法餐归纳、完善并广而告之的,还是那个跳过芭蕾、爱穿高跟鞋的路易十四。他将自己对美食的追求跟对绘画、音乐、美色和疆土的贪婪结合到一起,登峰造极。 为了能让美食花样翻新并有技术含量,路易十四在欧洲范围内博采众长,派人到处取经。为了保证蔬菜的质量,他请来农学家管理凡尔赛宫菜园子。如今,城里人时髦到郊区租农民大棚自己种菜,“太阳王”早就想到做到,他吃的土豆、橘子、葡萄都是自家园子里种的,保质保量保安全。 最神的是,路易十四还有表演欲,常让数以百计的大臣、使节、贵族和绅士围观他的起居、就餐,把吃也搞成了君主崇拜的隆重礼仪。既然是表演,自然就要有堂皇的吃相和复杂的程序,于是演绎出一整套关于吃的礼仪。听说,“太阳王”不仅让上流人观赏他起居,还允许平民、奴仆也去看,只要腰佩一把宝剑就能进到宫里。如果自己没剑,可临在门卫那儿租一把……但从这点看,路易十四颇受拥戴,做事不藏不掖也不怕靳柯。 总之,“太阳王”的表演不仅彰显了“朕即天下”的威仪,还打造、传播了法餐文化。“太阳王”盛世,出版食谱也变成时髦,当时有一本《弗朗索瓦的厨艺》一版再版,俨然成了法餐圣经,既有羊皮面的精装本,也有印刷粗糙的普及本,为法餐作为自成系统的吃文化在欧洲传播立下汗马功劳,即使拿今天的菜谱跟它比,也不过是新瓶装老酒。 国王菜肴传到民间,用餐礼仪也传到了宫外,赋予法餐无与伦比的形式感,这种形式感早成了法餐的一部分。记得第一次去巴黎,我在圣米歇尔广场附近一条熙熙攘攘的美食街里吃蜗牛和烤奶酪。虽是小店,但端上来的菜肴是地道的,用餐也很具形式感: 在一只巨大白瓷的平盘里,摆着两只像眼睛一样对称的大蜗牛,除了锃亮的刀叉外,还有一只巴掌大的金属钳,我抓起钳子才去夹蜗牛的硬壳,刚刚碰到,还未感觉到手上用力,大蜗牛就已经飞了出去!结果,一份蜗牛我只吃到半份。烤奶酪,奶酪架在一个金属架上,随烤随吃,要掌握好火候和刀切的力度,弄不好就变成了达利笔下流淌的钟表或把烤架搞得人仰马翻……吃法餐,真需要从容不迫观风景的心态,像福楼拜那样,边吃边欣赏蓝天白云,微笑地应答万物的微笑。吃完半份蜗牛和滴淌的奶酪,起身离开餐桌时,那刻的感觉并不是饱了,而是福楼拜式的心满意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