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野史秘闻 > 野史趣闻 >

鲜为人知的一段“国共合作”:1971年共卫钓鱼岛

http://www.newdu.com 2017-08-26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1958年10月23日,美国副总统尼克松在记者招待会上声称,美国的目的是使台湾成为一个“自由之岛”,“有必要成立一个可以使1200万福摩萨人和成百万华侨表示忠心的‘独立的中国政府’。”12月2日,台湾当局“外交部长”黄少谷在墨西哥城发表谈话说:任何关于把台湾“国际化的建议都是荒谬的和毫无理由的”,“台湾几个世纪以来从历史上、地理上、种族上、文化上和法律上都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立法院长”张道藩对美国记者谈话时也说,台湾当局坚决反对使台湾“国际化”的任何做法。此后,台湾官方报纸乘美国副总统约翰逊访台之机,连续发表文章,集中攻击“两个中国”的各种方案,要求美国政府施加影响,停止美国国内关于“两个中国”的讨论,停止对“台独”活动的支持。在大陆方面,周恩来总理在与英国记者格林谈话时强调,美国制造“两个中国”、“台湾独立国”、“中华福摩萨国”甚至“托管台湾”是割裂中国,侵犯中国主权,使美国侵占合法化,“中国人民包括台湾人民在内都坚决的反对,甚至蒋介石集团里只要有一点民族大义的人也不赞成。”

由于中国大陆国际地位的不断上升和联合国内第三世界力量的持续壮大,到1970年联合国大会表决时,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大一切合法权利的提案,首次获得超过半数的支持。美国又开始策划新的阴谋。1971年2月25日,尼克松总统在第二次国情咨文中,再次提议在联合国内制造“两个中国”。3月10日,蒋介石重申反对“两个中国”政策的立场,并严正警告说“联合国如容‘毛共’进入,实无异自敲丧钟”,此时,对大陆方面没有再使用“共匪”,而是使用“毛共”的提法,这就避免了给国际反动势力以可乘之机。同时,台湾当局进一步批判了在联合国内实行“两个中国”的政策是“既不切合实际,又危害到盟国的一种幻想。”这些事实说明,海峡两岸面对外来势力的干扰和图谋,尽管双方在各自根本的利益上有着严重的冲突和矛盾,但在维护一个中国原则,捍卫中华民族在国际上的尊严和利益上,是有着空前的一致和统一的。

1949年国民党政权从大陆败退后,以“中华民国”名义继续统治台湾,两岸进入政治军事的长期对峙状态。尽管海峡两岸在祖国统一方面存在着根本性的分歧,但双方在反对外国的侵犯、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等方面,却存在着相当程度的共识。

钓鱼岛群岛又称尖阁群岛,自古以来属于我国领土。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使日本侵占了台湾及附近岛屿,并将钓鱼台群岛划在琉球群岛之内。日本侵华战争失败后,日本将属于台湾的钓鱼岛等以归冲绳县为由交与美军占领。1970年8月12日,美国驻日本大使馆发言人称:“钓鱼台列岛是琉球群岛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决定归还日本”。对这种公然侵犯中国领土主权的行为,海峡两岸不能容忍。同年12月9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绝不允许美日反动派掠夺我国海底资源》的评论员文章,指出:“台湾省及其所属岛屿,包括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等岛屿在内,是中国的神圣领土。”严厉抨击了美日侵犯中国领土钓鱼列岛主权的行径。与此同时,台湾当局也正式照会日本政府,表明不能同意日本对钓鱼列岛主权的叙述与主张。

美日勾结侵犯中国主权的行为激起了海峡两岸人民的美籍华人,尤其是广大青年学生的愤慨。台湾旅美学生基于民族的情感和维护祖国领土主权的立场,首先喊出了“中国领土不容再断送,中国主权不可再丧失”的口号,揭开了“保钓运动”的序幕。1971年1月29日、30日,美国各地华人成立的“保钓运动委员会”,组织中国留学生3000余人,在纽约、芝加哥、旧金山、洛杉机、华盛顿、西雅图等地举行保卫钓鱼岛的示威游行。从4月10日起,海内外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保钓运动”。台湾岛内,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等院校学生在台北连续举行“保钓集会和游行”,纷纷上书蒋介石,强烈要求台湾当局维护钓鱼岛的领土主权。21日,台湾“外交部”发言人再次声明:“对于钓鱼列岛之领土主权,不容丝毫置疑,此项立场始终如一,决不变更。”这当然也是大陆所绝对不能接受的。对此,中国政府外交部发表严正声明指出,钓鱼列岛和台湾一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美日两国在归还冲绳协定中,把我国钓鱼岛等岛屿列入归还区域,完全是非法的,这丝毫不能改变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钓鱼岛等岛屿的领土主权,这种侵犯中国领土主权的行为不能不激起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保钓运动”尽管没有取得实质性胜利,但是国共两党在运动中为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超越了政见之争和历史上的恩恩怨怨,在行动上虽然没有直接接触和共同行动,却能形成一种默契和共识。大陆和台湾人民,以及广大海外华侨,在运动中互相声援,互相配合,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侵略斗争,显示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