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蒋的故居丰镐房的展厅里,有一帧他与族长分别时的照片。照片上族长似乎在问他什么时候能够回来。那时的人只怕是没有今天的觉悟,蒋介石一走,自然如丧考妣,哀声一片,尤其是长期得以蒋介石庇护的族人们。蒋介石当时伸出了三个手指头。 建国60年来,要提到的第一位历史人物当然是毛泽东主席。之所以要同时提到蒋介石和奉化溪口,是因为上个周末到溪口蒋氏故居参观了一次,其情其景,让人想到了1949年那个特殊的年份。 那一段翻天覆地的历史,在溪口这个小小的地方,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缩影,走近那段岁月,由这个剡溪出口处放眼全国,另有一番感慨,别有一番思考。民国时期,特别是蒋介石三次下野期间,溪口一度成为国民党指挥中心,南京与溪口之间军政要员频频往返,溪口镇上车水马龙,冠盖如云,在民国史上曾经产生过很大影响。 然而在这一年,毛主席和蒋介石迥然不同的政治走向,及他们所代表的革命和反革命的力量的消长,经过二十八年量变的积累后发生了质的变化,使人们对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有了崭新的希望和猜想。这时候奉化溪口这个特殊的地方,人们对于未来的遥想自然与其他地方不太一样了。 想起来那个时候,溪口一定是人心惶惶。曾经的引以为傲的贵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老乡终于要离开了,而且将去的地方是那么遥远,横亘一第宽阔的台湾海峡;离开后的归期又根本无法预测。长期受到蒋介石打杀的共产党的部队要来了,对于蒋介石的老家,对于他老家的人将会如何处置呢? 在蒋的故居丰镐房的展厅里,有一帧他与族长分别时的照片。照片上族长似乎在问他什么时候能够回来。那时的人只怕是没有今天的觉悟,蒋介石一走,自然如丧考妣,哀声一片,尤其是长期得以蒋介石庇护的族人们。蒋介石当时伸出了三个手指头。 后人猜测老蒋当时的意思,应该是指三年。有美帝国主义的支持,刚刚到台湾的蒋介石对于自己杀回大陆,还是信心百倍的。不过三年之后,他不仅没能反攻大陆,还接连丢掉了沿海的诸多岛屿。如果不是毛泽东远见卓识,让他保留了赖以联系大陆的纽带金门各岛,蒋介石只怕连台湾也呆不牢,只能到美国或者其附庸国当寓公了。 在蒋的故居丰镐房的展厅里,有一帧他与族长分别时的照片。照片上族长似乎在问他什么时候能够回来。那时的人只怕是没有今天的觉悟,蒋介石一走,自然如丧考妣,哀声一片,尤其是长期得以蒋介石庇护的族人们。蒋介石当时伸出了三个手指头。 后人又猜是三十年,不过蒋介石没有等到三十年。在离开家乡二十六年之后的一九七五年,他终于彻底“放弃”了反攻大陆的想法,回到了天国。他是想回来的,一开始是想打回来,后来也有过其他想法,比如,据后人披露,他也曾与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高层有过试探性的联系。而在他“主政”台湾期间,对于台独与分裂主义,一直予以严厉打击,倒也不失为一个有血性有骨气的中国人。仅此一点,他真的想以一种和平的方式回到大陆,也是可能的。我想,后来中国共产党高层领导人对于一国两制的设想,虽然不是受到他的这种情结的启发,但多少一定是有关联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