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赴援及时,败而不溃 辽景宗与六月三十日得知南京被围,当时宋军已经围城六日,由此可知消息由南京传至上京一般须六日左右。辽主当即先后派出耶律沙与耶律休哥两路援兵,七月初六耶律沙便通过燕北要塞到达幽州与宋军接战,也只用了六日,由此可见辽军的行军速度和机动性。宋军打算在辽军援兵到来之前攻克幽州的企图一下子变成了泡影。宋太宗督军攻击耶律沙,沙军败退,耶律休哥继至,收容败兵,再令其反攻,可见辽军将领的心理素质非常过硬。当然,败而不溃也跟辽军的机动性有关,骑兵对步兵的好处就是败而逃遁,遁而复集,集而复战。并且宋军当时处在极度疲惫的状态下,已经无法给辽军造成更大的伤害了。 3、两路钳击,里应外合 耶律休哥到达前线后,处事非常的冷静,见耶律沙军败退毫不慌张,集合其败兵令其回战,然后与耶律斜轸分兵,在耶律沙的两翼出击,包抄宋军侧背,充分利用了骑兵的灵活性、机动性和冲击力。同时,趁着夜色,城内辽军积极配合援兵的动作,鼓噪开门,列阵大呼,首先在声势上就达到了震慑宋军的作用。等宋军知道自身已经被包围时,早已是四面楚歌了。 综此三点,辽军获胜在情理之中。而辽军胜后,景宗赏罚严明,功是功,过是过,将士钦服,在这一点上又胜赵光义一筹。 高梁河之战的影响及意义: 高梁河之战是宋朝第一次大规模主动出击辽境的一战,是宋朝为收复燕云失地做出的第一次努力,最后以失败告终。这次失败,除了人力、物力、财力受到巨大损失外,最重要的是严重挫伤了宋军的自信心。宋朝自开国以来,历次战争几乎是无往不利的,960年讨平二李叛乱,963年收荆湖,965年平巴蜀,971年取岭表,975年破江南,除了在北汉那里费了点劲,就几乎没有失败过。宋朝的禁军,经过周世宗、宋太祖两代精挑细选、千锤百炼,无疑是强劲如虎的精锐部队,又经过势如破竹的统一战争,建立起了高昂的自信。而高梁河一战,宋军的傲气急转直下。当然,这样也有好处,宋军自此也就不再轻敌了。而辽军经过这次胜利便开始轻视宋人,并由此开始了肆虐的南侵,宋辽二十五年的战争真正打响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