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野史秘闻 > 野史趣闻 >

大唐盛世之下充满瑕疵:开元时代的隐患(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6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于是公元749年,天宝八年五月初十。政府内阁宰相李林甫上奏皇帝请求停止折冲府下发的铜鱼、木契和敕书,即让名存实亡的府兵制停止动作,皇帝同意了这一建议。从此,府兵只保留了原来的官吏,但这些折冲府府兵中的折冲都尉和果毅都尉等保留下来的官吏却再也得不到升迁,因此,士大夫们就更加以做此类官员为耻辱。而代替府兵的招募弘骑的办法,在执行当中也逐渐丧失了本意,应募的多是一些市井中商贩和刁猾之徒,且未经严格训练,也就是兵痞。因此,普通百姓就更不愿意当兵了。

当时,唐帝国已天下太平日久,大多数人都认为国家应该裁军,并且是大幅度的裁撤军队,因此,在民间禁止私人携带武器。民间子弟有做武官的,父母兄弟都瞧不起他们。但是,唐帝国的精锐部队却都聚集在西北方的边境线上,而国内空虚,没有任何象样的战备可言。在唐帝国国内布防这一点上,为安禄山率领的边防部队叛乱,可以短时间内席卷国内大部创造了客观条件。而唐帝国中央政府在安禄山叛乱之后,因国内布防空虚,仓促应战,短期内根本来不及组织起有效的阻击,很快丧失了战场主动,陷入了被动防御的地步。因此,长安、洛阳等国内大城市迅速失守,中央政府被迫西迁。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战争初期的军心、民心的丧失。

四、唐帝国外交政策的失误—即民族政策

唐帝国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和影响力最为顶盛的时期。成吉思汗和他的元帝国虽然是中国历史上帝国疆域最大的一个帝国。但一方面他是一个外来少数民族政权;另一方面,元帝国对中原地区汉族的统治时期,与之相对峙的宋帝国一直未停止过抵抗,因此,元帝国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也仅局限于军事上的占领与被占领,而对于社会的稳定发展繁荣上,是无法与唐帝国相提并论。唐帝国时期是建立了一个以唐帝国为中心,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对其称臣纳贡的格局。应该说这种格局一直延续到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清帝国。但唐帝国在对待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上,即没有采取高压打击政策,也没有采取民族融合政策,而是依托唐帝国军事上的影响力采取了妥协忍让的民族政策,导致了唐帝国疆域周边的吐番、高丽、突厥,甚至云贵川地区本属于中原内陆的少数民族都建立了自己的自治政府。这些少数民族在唐帝国强盛时期,还可能会维持着对唐帝国称臣纳贡的格局体系,但一旦唐帝国发生内战,他们则马上会成为瓜分中原内陆地区的虎狼。果不其然,在后来的安史之乱时,唐帝国不得不陷入多面作战的被动局面。这多多少少也为安史之乱的蔓延创造了外部条件。

五、安禄山的政治成长史

公元742年正月初九,唐帝国中央政府册封安禄山为平卢节度使,标志着安禄山正式成为唐帝国官方任命的十个封疆大吏之一,跻身为手握重兵的一方诸侯。

而此时的唐帝国边防线上重镇中共有兵四十九万,战马八万余匹。唐初,中央政府每年供给边防军队的国防开支费用不超过二百万。而至天宝年之后,边防军将领为扩大自己的军事实力,纷纷上奏中央政府要求增加兵力,于是边防部队日益庞大,以至于费用浩大,公私烦劳,老百姓生活更加困苦。同时,各处节度使隐匿部队数量,于是越来越多的部队开始脱离中央政府的控制,成为地方节度使的私人武装,逐步形成了诸侯割剧的不利于中央政府统治的混乱局面,这也为安史之乱创造了首要的历史条件。同时,这种局面直接导致了唐帝国末期的番镇割剧和以后的五代十国的内战局面。

唐玄宗天宝二年,公元743年,春正月。安禄山第一次以封疆大吏节度使的身份入朝朝觐天子。玄宗对他十分宠幸,下命令准许他随时可以进觐。此时,安禄山上表天子:“去年(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营州蝗虫吃禾苗,我焚香祝告上天:‘如果我心术不正,对君王不忠,愿让蝗虫吃我的心。如果未负神灵,愿使蝗虫自动散去。’于是,有一群鸟从北面飞来,立刻吃尽了蝗虫。希望能够把这件事情交付给史官记录下来”。这是安禄山的政治秀。但是就这么一个荒唐的事件,唐玄宗居然深信不疑,答应了他的要求,可见安禄山受宠的程度有多么的深长。

第二年,即公元744年,朝廷加封安禄山兼任范阳节度使,任命礼部尚书席建侯为河北黜陟使,席建侯称赞安禄山公正无私,朝廷宰相李林甫、户部尚书裴宽也都称颂安禄山忠君爱国。以上三个人都是玄宗所信任的大臣,于是安禄山愈加受到玄宗的宠信稳固不可动摇。此时,安禄山完成了对玄宗的政治声势上的包围。正是由于玄宗这种稳固不可动摇的信任,造就了日后的安史之乱。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