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行事张扬,于是非议他的人遍布朝野。满清军队既兵临京城之下,非议他的声音更是响彻云霄。于是满清又趁机玩了一个反间计。俗话说:三人成虎。曾参是孔夫子门下道德修养最高的贤人之一。一天,有人对他妈说:“你儿子杀人了。”(其实是一个同名同姓的人干的)他妈说:“我儿子不可能干那种事的。”一会又来一个人对他妈说:“你儿子杀人了。”他妈说:“我儿子不是那种人。”一会又一个人跟他妈说:“你儿子杀人了。”他妈就再也坐不住了。曾参那是千古道德的的典范。母亲又是最理解信任儿子的,但连续三个人说:“曾子杀人了!”连他母亲都不得不怀疑。  图片来源于网络 袁崇焕的所作所为张扬极了,哪能与行事循规蹈矩的曾子相比。崇祯皇帝对袁崇焕的了解,只是来于传闻与几次谈话,哪能跟母亲与儿子相比呢?非议曾子的人,不过连续三个罢了。但非议袁崇焕人岂只三百、三千、三万……更主要的是当时情况极其危急。如果袁崇焕真象人们所说,那不及时拘捕他,后果将不堪设想。在这种背景下,皇帝将袁崇焕拘捕交司法部门审讯。岂非合情合理,也非常合法? 祖大寿是袁崇焕一系的人。所以后人愿意美化他。笔者以为:袁崇焕被活剐的罪名,实在是他老兄给坐定的! 皇帝冤枉袁督师,百姓误解袁督师。按理说作为忠于袁督师的将领,作为忠于袁督师的士兵。当时应该做的事自然是极力洗涮袁督师的清白,用实际行动证明袁督师的忠君爱国之心可表天地。当时有的是机会。只要他们拼死与满清军队打仗。皇帝自会慢慢明白这一切,百姓也自然会慢慢了解这一切。 但祖大寿与袁崇焕的军队呢?却是因此集体走了。当时的背景是:京城处于极度危急之中,皇帝处于极度危险之中,京师的百姓在满清军队的铁蹄下哀号。他们就是这样给袁崇焕洗涮清白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