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毛泽东为军委起草复电,指出:“你们只有在宽大机动中大量歼灭敌人,迫使敌人分散配备,才能克服你们遇到的敌人大量集中不利我军歼灭的困难问题。你们机动的范围,第一是整个平绥线包括绥远全省在内,第二是北宁线,第三是平承线,第四是平保线。目前所采出平绥线的方针,应当执行到敌人已经大量集中该线,我军已无好仗可打之时为止。下一步主力的行动,可以出平保线打一二仗,调回敌人主力,然后再出平绥线。你们拟派两个纵队出绥远的计划是很好的,可令该两纵于攻克柴沟堡一线之后,不要停留太久,迅速出绥远,以绥远全境为活动范围。” 3月20日,战役开始。至25日,左翼兵团在平绥线大同至天镇段攻克阳高、天镇、聚乐堡;右翼兵团攻克广灵、蔚县、阳原。傅作义速调第三十五军和暂编第三、四军等部进至张家口地区。左翼兵团继续西进,至4月6日,先后攻克丰镇、凉城、和林格尔等地。傅作义忙调三十五军等部继续西援。野战军前委见傅作义的主力已经西调,东面空虚,决定右翼兵团北上求歼驻天镇、怀安的暂四军主力,因途中遇暴风雨,耽误5小时,暂四军已北撤。右翼兵团共歼灭天镇、怀安的护路部队1000余人。此时,三十五军东返,野战军粮食补给困难,于是结束此役。 这一期间,杨得志、罗瑞卿等继续研究傅作义部队的作战特点。4月4日,他们致电毛泽东,报告他们发现的傅作义部队的作战特点有:一、“在战略战役指导上,他也提倡进攻,提倡运动战(所谓以运动对运动,快速痛打),惯会以大批汽车运兵(打)歼灭战(以大吃小),提倡战术包围,反对战略包围(蒋介石主要错误在此)。提倡集中兵力,所谓运动远出不留营底……不浪费兵力去维持漫长的交通线……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等……”二、“在战术上,进攻时,有所谓一点歼敌(集中火力兵力打一点,集团冲锋等)”。三、“在各兵种协同上,如步骑、步炮、陆空等比较熟练”。四、“在军队组织上,他也有三人战斗小组,有连队政工组,有军人小组会,有立功运动,并鼓励士兵为战友等。这个敌人一年多战争以来损失较小,并在战争初期他还占了若干便宜,因而部队的骄气很盛,瞧不起我们,也瞧不起其他部队”。 4月,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从陕北转移至河北阜平城南庄。四五月间,毛泽东电召罗瑞卿到城南庄,要求野战军去冀东寻找战机,准备配合东北野战军作战。 5月9日,中共中央决定将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个解放区及其党政军机关合并,组成中共中央华北局、华北解放区和华北军区。聂荣臻为华北军区司令员,徐向前为第一副司令员,薄一波为政治委员,罗瑞卿为政治部主任。野战军分为两个兵团,徐向前率领由晋冀鲁豫一些部队组成的第一兵团在山西转战;杨得志、罗瑞卿、耿飚率领的部队编为第二兵团。 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罗瑞卿严肃批评回忆录中不尊重傅作义的提法。傅作义在华北战场上是如何成为罗瑞卿的劲敌的?罗瑞卿与傅作义又是怎样“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呢? 罗瑞卿返回前线后不久,第二兵团一分为二:杨得志、罗瑞卿、耿飚率领第三、四纵队过平绥路东进;杨成武率领第一、二、六纵队在平汉路以西。8月间组成第三兵团,进军绥远,迫使傅作义无暇东顾,以配合东北作战。 杨、罗、耿率部东进以后,转战平北、冀东山区,很是疲劳。就在这时,军委命令二兵团转到平绥路作战,以掩护第三兵团西进绥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