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家族 “白衣遗孀”踏入政坛 拉吉夫遇难后,没有了尼赫鲁·甘地家族成员支撑的国大党(英)就如同船只在大海航行中没有了舵手,国大党人把希望寄托在了索尼娅身上。拉吉夫去世第二天,国大党领导人选举索尼娅出任国大党主席,期待她在因拉吉夫遇刺而中断的选举中博取同情票。但是,索尼娅坚决拒绝了,理由是:“这个降临在我的孩子和我自己身上的悲剧,使我无法接受国大党主席职务。” 在拉吉夫逝世后的6年中,索尼娅始终拒绝参政,国大党也不复往日的辉煌。在印度政坛上,不少政客想利用索尼娅的名字提升自己的竞选优势,因而使她不时成为政治风暴的中心,而她却一直保持沉默,拒绝对政客们的努力作出反应。直到1997年底为止,索尼娅还只是一名形单影只的女子,英国《金融时报》称之为“白衣遗孀”。当时,她唯一的愿望是把丈夫名下的拉吉夫·甘地基金会发展成为印度最大、最有影响力的慈善机构之一,“她只有几样非常喜欢的东西,在新德里和米兰的家、在一流的环境中购物和幽静地生活。” 1997年底,当国大党处于危难之时,索尼娅作为国大党的“灵魂”与“偶像”,再次引起党内元老的关注。一些元老找到她,表示如果她再不出山,他们将从国大党(英)中出走,再建新党。为尼赫鲁家族的千秋基业,为婆婆一手缔造的国大党(英)生存着想,索尼娅最终下决心把后半生奉献给这个有112年历史的政治集团,把自己的命运同9亿多印度人的未来命运紧密联系起来。索尼娅加入国大党,使国大党的领导人和支持者们兴奋不已,人人尊敬地称她为“夫人”。当时,国大党已经是一个缺乏士气、分裂、提不出任何有号召力的问题而且领袖平庸的政党,索尼娅被视为这个政党未来的救世主。人们所期待的,是所谓“索尼娅效应”——国大党内的士气和竞选中的民意支持率。 1998年1月,索尼娅正式出面支持印度国大党参加竞选活动,3月14日担任印度国大党议会党团领袖,4月6日当选为该党主席,全面领导印度国大党参加当年的竞选活动。在索尼娅的整合下,不仅一批知识面宽、能力强的年轻人开始进入国大党领导班子,而且基本结束了此前人心涣散的分裂局面。当时,国大党在议会选举中似乎面临失败,她马不停蹄地在全国进行竞选旅行,用印地语在数以百计的大型公众集会上发表讲话,掀起了“索尼娅旋风”,她的努力帮助国大党保住了议会中的140个席位,令其他党派震惊不已。 在从幕后走向前台的索尼娅身上,印度人民看到了英·甘地的身影,拉吉夫的音容。凭借在印度的特殊地位和独特的西方背景,索尼娅迅速成为一颗引人注目的政坛新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