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军史 > 古代战争 >

淞沪会战失败的原因 淞沪会战若干问题分析(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6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三、中国军队守势作为

日军自九月十日发动全面攻击,以主力指向罗店附近,双方发生激战,到十月中旬,日军兵力己增至六个师团,并有大量的空军重炮战车支援,主力并指向中国军队中央作战军方面,并以重点指向蕴藻滨,实施突穿作战,第叁战区鉴於若蕴藻滨被突穿,日军可直趋大场,对中国军队中央作战军侧背威胁甚大,遂决心对蕴藻滨方面的日军实施反击,自十月廿

一日至廿六日经六日的战斗,损失惨重,便利用廿六日至廿七日夜间,向苏州河右岸转进,到十一月五日,双方对峙於浏河─罗店西方─苏州左岸─南店之线。

评本项作为

1、当日军以全力向蕴藻滨行突穿作战时,中国军队若以新到达的第廿一集团军使用於广福方面,或使用於大场东北方的空隙,则可以打击日军侧背,不但可以减轻日军的正面攻击压力,甚至可以击灭日军一部,而获得更佳的战果,但事实上逐次投入蕴藻滨,并未能阻止日军突穿。

2、当日军於十月上旬突穿蕴藻滨,中央作战军侧背感受威胁之初,即应断然退守泾河西岸嘉定南翔苏州河西岸之阵线,因其具有下述条件:

A、远离日军舰炮射程之外,避免损失。

B、有既设工事可以利用,且有编组占领阵地之馀裕时间。

C、占领此地,可达成拒止日军并迫使日军继续增援的目的。

D、有适当的空间与退却路线,不致造成指挥协调困难与紊乱。

E、两翼有浏河及黄埔江的掩护,不致被日军迂回包围。

如此不但可以减少损害,更可凭藉既有阵地,实施更长时间的持久,但中国军队直到廿六日大场失守後,才向後转进,以致遭受重大伤亡,及无馀裕时间占领及增强既设阵地,而达有效拒止日军的日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