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剑八本来不离团长左右,但即将经过被炸毁的武鸣街时,团长把他留下了,先到前面看了看。回来团长就交代特务排,部队要从南门走到北门,你们先去清理道路。阮剑八跟着部队走过武鸣街时,已看不到一栋完整的房子,整个武鸣街几乎夷为平地,特务排勉强在碎砖破瓦间开出一条路,清走被炸死的人,但碎肉仍随处可见,“树上、墙上,到处都是。”这时,团长蒋雄发狠说,“你们厉害,我们要更厉害!”第一营与第三营会合后,追着日军猛打。一直追到高峰隘原阵地,日军才稳住阵脚。两军又成对峙局面。 不久炮营开到,双方接下来十多天就一直互相炮击,没步兵什么事了。 阮建八在团部里碰见几个充当“军民桥梁”的校友。这才知道原来学校已经迁到融县。他读书的念头又起,向团长申请回去读书。团长看他年纪小,就批准了。回到学校后,从每周由老师做的时事报告上,他才知道,原来他稀里糊涂地参加了一场大仗--昆仑关战役。阮剑八回忆到这儿,有点难过,当年与他一同打过昆仑关战役的战友,能活到今天的几乎没有了。 阵亡将士墓而今被推平 承包人将墓推平种了果树,150块墓碑堆在一起。记者抹去碑上浮土,阵亡将士姓名等依稀可见 2005年5月17日中午,记者走访了昔日昆仑关战役的旧战场,从公路边的“广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昆仑关战役遗址”碑,沿一条窄窄的乡间小路,走不多远就看到昆仑关。门洞并不高,宽不过两米,高不过三米,门洞内的题字碑只有一块清朝年间的字迹可辨,其余三块碑字迹几乎完全消失,成了平平的石板。其中一块上面还有当地村委会用油漆写的公告,说不准偷甘蔗。而关口之上,有人建起了一座三面透风的关帝庙,似乎香火挺旺。 昆仑关战役研究专家、广西画家容杰告诉笔者,原来昆仑关古关口上是有两层建筑的,跟古时城楼相仿。后来上层建筑被日军炮火击毁。这个小庙是近几年附近村民自发建的。 古关口边上的小山,是放着杜聿明撰写的“陆军第五军昆仑关阵亡将士纪念塔碑文”碑的纪念亭,碑文仍清晰可辨,但背面被人用油画了个古怪的图形,整个碑的基础向一侧陷落,碑身明显倾斜,显然多年未有整修。 在南宁市郊邕江边上的杀牛坡,曾是国军175师驻守江防的阵地,在此牺牲的将士后来部分埋葬于此。记者走访时,发现这些将士的墓碑被一个人造石制品厂的工人堆放到他们工厂的木围栏外,上面长着野草,盖着枯枝败叶,旁边还丢着一些垃圾。容杰说,这些墓原来在坡上,后来有人承包了这块地,就把墓都推平种了果树。承包人把墓碑堆放在一起,但好歹还弄了个简陋的亭子挡雨,没想到几年没来,竟然成了这个样子。记者粗略数了一下,大概有150块左右。抹去碑上的浮土,阵亡将士的姓名、所属部队番号、籍贯、死亡时间等还依稀可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