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1942年河南大灾荒:灾民怎么解决居住问题?(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6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单靠想象,我们会以为逃荒的都是穷人,都是没有饭吃、没有钱花的佃农,其实不然。至少从1943年开始,豫东平原上拥有上千亩地的地主和郑州城里开着绸缎庄的富商也在川流不息地逃往陕西。这些富人不缺粮食,但是他们缺安全——方圆百里都是饿红了眼的饥民,抢大户的事情在乡村和城镇都时有发生,与其在老家被抢,不如收拾细软搬到安生的地方颐养天年。还有的朋友会说:灾年地价低廉,他们不是刚好可以留在老家兼并土地吗?没错,是有一批没见过世面的土老财趁机兼并土地,可是兼并到手之后没人租种(强壮劳力都逃荒去了),而国民政府和伪政府轮番征收的苛捐杂税一文钱也不能少,再加上1942年年底河南省政府出台了一个《保护农民不动产临时办法》,规定当时购买的土地或者房屋可以在五年以内让卖主照原价赎回,这样兼并来的土地反倒成了负担。于是醒过神儿来的土老财也走出河南,去西安、天津、咸阳、宝鸡等城市买房定居,客观上推高了当地的房价。

至于占人口最多数的饥民,他们刚开始是没钱买房的,只能在铁路两边以及郊区河滩地搭起简易的席棚,形成了一眼望不到边的河南式贫民窟,时称“河南棚子”。席棚易燃,1943年一场大火,整整烧了两天零一夜,把宝鸡河滩地的“河南棚子”烧了个干净,很多灾民在睡梦中惨死在大火中。痛定思痛,大家开始通过租房和挖窑洞来改变居住方式。

到了抗战胜利前夕,逃到陕西的河南灾民已经基本扎下根来,很多人靠着挖煤、缝衣服、卖小吃、拉人力车和沿街摆摊挣下了置办住房的钱,就开始自建瓦房或者购买瓦房,给开发商和包工头带来了滚滚财源。

现在宝鸡市渭滨区政协文史办有位武先生,他的父亲当年从河南逃荒过去,曾经组建一支工程队,专门给需要住房的河南同乡建造起脊的瓦房,挣了不少钱。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