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宋太宗之死:宋太宗赵光义当年为何声称要自焚(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6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因此,淳化二年春天久旱不雨,当宋太宗召集近臣询问时政得失之时,众人纷纷回答此乃天意,并非皇帝或者朝政有什么过失(这话太宗爱听)。唯独枢密直学士(皇帝侍从顾问,从三品)寇准说出一番很不中听的话:“按照《尚书.洪范》天人感应的说法,大旱的征兆,大概是预示刑狱方面有不公正的地方。”早在春秋时期,当年鲁庄公抵抗齐国进攻,就将明察“小大之狱”作为修明政治的重要举措。指责刑狱不公,岂不正是对政府工作的极大否定!太宗听了很不高兴,当场佛袖而去。过了一会儿,觉得寇准肯定话中有话,于是招寇准询问朝廷刑狱究竟如何不公。寇准胸有成足,要求太宗将二府首脑找来,当面细说原委。二府指的是中书省和枢密院,相当于现代的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当时的宰相是吕蒙正,参知政事是王沔、辛仲甫,枢密使是张齐贤。诸位大臣上殿后,寇准当面揭露参知政事王沔的弟弟王淮贪赃枉法上千万钱,由于王沔的庇护仅受到杖责、降职处分。而监察御史祖吉受贿情节轻得多,不仅被斩首弃市,还被籍没家产。寇准指出量刑如此畸轻畸重,大旱的惩罚一点都不冤枉(亢旱之咎,殆不虛发也)。

寇准当年只有三十岁,年轻气盛,做事狠辣,不留半点余地。问题是此事并非王沔个人行为,《宋史.王沔传》记载,王准“坐脏论当弃市,以沔故,诏杖一百,降定远主簿。”明摆着此事是经过朝廷下诏认可的。王沔本不是大奸大恶之人,如此明目张胆徇私枉法,肯定是得到了皇帝的认可。因而宋太宗虽然对王沔“切责之”,但也仅仅限于斥责、责怪而已,终究没有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对不合时宜的寇准,太宗也是好言抚慰,不久还升了他的官。

最大的问题是蝗虫并不买太平皇帝的账,飞蝗如期而至,蔽日遮天。老天爷没有半点要下雨的样子,赵光义为此郁闷不已。当年开创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曾经吞食蝗虫,欲将灾害移至己身,由此感动了上苍(这也是作为“史实”载入正史的)。总是自比唐太宗的赵光义,终于想出了“自焚祈雨”的招数。我想宋太宗出此毒招,很大程度上带有负气的成分:你们不是说天谴吗,太平盛世哪来的天谴?如果老天要降下灾祸,那就惩罚我一个人吧。赵光义实际上是给大臣们出了一个难题:是天大还是天子大?如果是天大,那就顺从天意,三日不雨就将天子烧死;如果是天子大,天就应该降下甘霖,蝗虫就应该应声而灭。对这个问题,赵光义心中是有明确答案的,而群臣包括寇准这样的直臣也只能选择这个答案:天大,天子更大!

于是第二天,满朝文武一齐来向天子道贺:皇帝的行为感天动地,灾区普降喜雨,蝗虫全部死掉了!于是乎普天同庆,皆大欢喜,皇帝率群臣撒了一个弥天大谎!

据历史记载,这起事件的第二年六月(淳化三年六月),又有一大群蝗虫遮天蔽日掠过皇宫,自东北向西南方向而去,皇帝赵光义表示“忧心如捣”。这一次,宰相张齐贤不需要任何教导:“圣心忧虑黎民百姓,一定能感动天地。”当天夜里,灾区大雨如注,蝗虫全部死亡。

原来太平盛世就是这样来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