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军史 > 古代战争 >

解读历史:从军事角度浅析辽沈战役国军的败因(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6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1948年10月1日,东野共军攻克义县,夺取锦州的目的一目了然。如果当时傅作义从大局考虑,主动增援东北。只需让山海关守军以进攻的姿态佯动,然后以石觉的三个军零一个师为主,加入李文主力16军,出喜烽口经热河东逼义县,必定会给东野的右翼造成很大的威胁。热河共军地方武装力量弱,无法有效迟滞半机械化的国军。拥有重准备并成整兵团建制出击的此路援军,其效果应该会远远大于临时拼凑起来的葫芦岛的“东进兵团”。 只要东野抽出两个纵队以上的兵力到南面阻援,锦州守军的压力就会大大减轻。何况,以林彪细心谨慎的性格,面对三路援军是否还有勇气决战,是个不小的问题。只是这时他再想回头,只怕也是没有可能了。所以说,华北国军那怕只做出全力救援锦州的姿态,东北战场鹿死谁手,就是个未知数。

然而傅作义一心想着老窝绥远,和蒋又素来有隙。所以故意夸大华北地区的安全形式,终不肯调一兵一卒救援锦州,甚至在10月,为搪塞各方,还组织了一次雷声大雨点小的“偷袭西柏坡”的行动。给蒋造成一个华北国军的兵力要用来力挽狂澜的假象。而更可笑的是,为拉拢傅作义,蒋把华北嫡系部队的指挥权的交给了傅,所以没有傅的命令,连蒋都没有办法调动李、石两部人马出关。作为把一个战区经营的井井有条,很有能力的名将,关键时刻缺乏战略眼关,没有把两个战区当做一盘棋来全盘考虑,不得不说是傅作义的一大失误。而这一重大失误,不但成就了东北国军的败局,也在不久后埋葬了他自己。

三 葫芦岛东进兵团的救援问题

一直以来,很多人把东进兵团止步于塔山当做东北国军最重要的败因,塔山阻击战也一再被神化,甚至国民党方面有“党国之败,败于塔山”的说法。然而,国军几大败因中,东进兵团的救援因战术上的种种制约,实际上是最不能奏效的。

葫芦岛的增兵,一度曾让林彪非常担心,具体到后来的部署,也是最为看重的。除11纵和若干独立师外,还把最善于防守的四纵也摆在了塔山。总预备队一纵也是为塔山准备的。另外,最关键的一点还把炮兵旅配属给了塔山守军,加上各纵队直属炮兵,这一百多门重炮在战斗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而国军东进兵团具体为九十二军二十一师、六十二军、五十四军和暂编六十二师、独立九十五师共9个师。(三十九军两个师因为风浪太大,军舰无法靠岸而没有参战)实际攻守双方兵力对比为9比8.5,进攻一方明显兵力不足。另外,该兵团由原葫芦岛守军和山东华北部队拼凑而成,缺乏协同作战的经历,组织和指挥混乱;且多为在其他战场打惯顺风战的二流部队,唯一能打的独95师又对东北共军的强大火力、战斗意志准备不足。其次,战场环境对国军也是不利的。塔山虽然离锦州很近,又没有坚固的防御干事,但它东临渤海,西靠虹螺观山,正面开阔处仅不到一公里,进攻一方无法展开兵力,也不能采用迂回和穿插的战术。在实战中,国军部队便是在无奈之下逐次投入兵力的,10月10日到10月11日,以54军、62军为主发动攻势;10月13日至10月15日,才让独95师粉墨登场。而守方可以用重炮打击敌纵深和兵力集结区域,也能从正面发起强大的反冲锋。54军和独95师的几次突破都是因为缺乏后援而被守军的反冲锋赶了回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