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军史 > 古代战争 >

解读历史:从军事角度浅析辽沈战役国军的败因(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6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需要一提还有双方的火力问题。很多人认为国军有海空军炮火支援,占火力优势。实际上,除54军和独95师共四个师为半美械师外,其余的部队都是日械装备,重炮因为海远的关系基本没带来或带来后无法很快的形成战斗力。所谓的空中支援只是每天来几架战机乱扔几颗炸弹而已,聊胜于无,原因是负责支援锦州战场的国军华北空军力量很弱;海军的“重庆号”舰上根本没有爆破弹,用于海战的穿甲弹打到松软战壕上无异于隔靴搔痒,而且军舰的载弹量非常有限。因此,所谓的海空支援不过是空有其名。综上所述,东进兵团在任何方面对塔山守军都不占优势,看似危险的塔山防线实际上稳如泰山。任凭东进的国军如何努力,塔山注定是他们逾越不过的鸿沟。所以可以得出结论:东进兵团救援锦州只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大家一直所公认的“东进不利的原因”,其实并不是辽沈战役的最关键点。

四 沈阳廖耀湘西进兵团的救援问题

在东北,拥有最强大战斗力和机动力的廖耀湘兵团无疑是东野最大的心病。即便到了48年初,东野任何一个纵队都无法抗横新六军中的一个师。因此,当六个军十七个师又三个骑兵旅的庞大的廖兵团出沈阳的时侯,无疑是一支最有可能改变战役结果的力量。这支拥有两大王牌和很多准一流野战部队的精锐如果能争分夺秒,义无返顾的杀向锦州,会是什么局面恐怕谁都难料。然而,西进兵团在时间上的一再耽搁和种种消极的举动终究成为辽沈战役中最难解的迷团。

早在9月24日,蒋便急令卫立煌让廖兵团出沈阳救援锦州,被卫拒绝。如果说这时“东北剿总”的高层尚在顾忌东野意在引蛇出洞还情有可原,然而在10月1日义县丢失后,卫廖等人仍然对形式如此麻木就很难理解的了。现在有部分人认为卫立煌早以和中共暗中往来,故意破坏国民党东北战局。然直到今日,此说并没有得到任何中共官方的证实。其实,象九兵团这样嫡系中的嫡系是否出动,决定权当然还是在蒋手里,但执行与否便要看沈阳的实权派廖耀湘了,问题就出在这位蒋非常喜爱的留法学生的身上。纵观这位喝过点洋墨水,名声显赫的实权人物的军事生涯中,情形大好时总是意气风发、精神十足;而一但处于逆境时,往往毫无斗志、昏招频出。他远征缅甸时是这样,在东北仍然如此。而且其为人谨慎到了极点,过早的对东北战局失去了信心更使得他缺乏对大局的基本判断。所以,整个九月到十月初在不断的吵吵嚷嚷中不肯出沈阳的关键不在于卫而在于廖。10月2日,蒋亲临沈阳下了命令,无奈之下,在又拖延了整整两天之后,他才极不情愿地出来了。

即便在这个时侯,只要廖耀湘采取破釜沉舟之势,借九兵团强大的机动力和攻击力,以新六军开路直扑锦西走廊,时间仍然绰绰有余。东野负责阻击西进兵团的三个纵队也绝对不可能挡住他们。但廖此时还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一出来就准备派52军去抢占营口,摆明了先为自己留后路,只是遭到了几个军长的反对;接着更离奇的是竟然南辕北辙,挥师西北去取彰武,还美其名曰断林彪的补给线。就这样磨磨蹭蹭的在看局势的变化:如果东野久攻锦州不下,国军东进兵团又顺利的情况下便就势扑下去捡便宜;一但情形不妙马上转营口溜之大吉。于是,锦州炮声已渐渐稀落之时,这支东北平原上最强大的机械化突击力量还在彰武和新立屯附近打转。

我们再看后来,廖兵团在蒋夺回锦州的严厉命令下,从彰武打到黑山一线,仅仅用了四天!由此可见,他们一开始完全有能力在很短时间从沈阳打到锦州城下。但因为廖耀湘的消极观望,整整十五天的宝贵时间浪费了。正是因为他的犹豫不决、瞻前顾后,不但坐视了锦州的丢失,还为自己的整个兵团挖好了坟墓,继而葬送了整个东北。可为而不为之,乃国民党东北失败的最大军事原因。

整整六十年,那场在黑土地上的决战的硝烟早已散去,但拊去掩盖在历史上的尘土,我们依然在试图寻找它的真相。从各种大相径庭,甚至是为麻痹世人眼睛而存在的史料中,想还原出真正的历史是很困难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