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在亡国后,花蕊夫人写下了一首诗:“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 这诗说的是当年宋太祖赵匡胤出兵灭蜀时,蜀主无能,蜀兵一击即溃,举国降了大宋。这诗写得确实豪气,让无数男儿汗颜,于是花蕊夫人也就被当作巾帼英雄般看待。但其实,这首诗中所谓“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不过是句托词而已,日日与君王欢好,又岂不知君王何许样人?更何况,君王堕落至此,恐怕也有花蕊夫人部分“功劳”在内。在后蜀败亡之后抛出如此一诗,把自己的罪过掩饰的天衣无缝,还落了个好名声,真是十分的狡猾。不知道孟昶泉下有知听了此诗究竟做何感想。若是褒姒当年也做一首如此这般的诗,不知后世又当如何评价褒姒了。 也正是因为这一首诗,让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很喜欢花蕊夫人。蜀国降宋后,宋太祖因早慕花蕊夫人盛名,遂将蜀主孟昶及花蕊夫人等一并接到京城。后孟昶暴毙,宋太祖就纳了花蕊夫人为妃。与花蕊夫人变节形成对比的是,孟昶的母亲在孟昶死后,绝食而死。 花蕊夫人虽然从了赵匡胤,但是据说心里还是念着孟昶的。有个传说是这样的:花蕊夫人心里时常想念孟昶,于是将孟昶绣像置于房中,日日对之,为掩人耳目,说绣像上的人乃是送子张仙。后人有诗说花蕊夫人“一点痴情总不泯”,并有“伤心岂独息夫人”之句以息夫人来比较,这恐怕也是谬赞。花蕊夫人没能全心全意地对待赵匡胤,应该不单是为旧情,要是她真的那般节烈,早该一死以殉。息夫人当年不死是因为夫君尚在,楚王以息侯之命相要挟。花蕊夫人之不死的原因,恐怕是宋太祖不似孟昶般懂得享乐,那么懂得讨美人欢心,而且宋太祖也不是奢靡之人。中国历史上很多朝代都因为宫闱之事导致倾国,但宋朝却是例外,多数皇帝都不是纵欲之徒,这大概跟宋太祖的教训有关。宋太祖既然不解风情,享受惯了奢靡生活的花蕊夫人自然会时常想起当年种种的风光来,记挂着孟昶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花蕊夫人是怎么死的? 因此,另一句诗才说的对:“千古艰难惟一死”。花蕊夫人,恐怕也不过是惧死而已。不过,她终究没有逃过惨死的厄运,由于后来她介入了政治纠纷,在立太子的问题上触犯了太祖弟弟光义的利益,在一次打猎时,被宋太祖之弟赵光义射杀。 命运似乎待这位美人不厚,但世人却待她不薄,近千年来,花蕊夫人的那首诗被无数人传诵,她的一点念旧之情也被无限放大,她成了送子娘娘,成了芙蓉花神。中国历史,多有红颜祸水之说,花蕊夫人竟以身免并得美誉无数,实在是幸甚,幸甚啊。 在野史杂记中,花蕊夫人厚颜求宠于宋太祖的原因,也正是因为她牢牢记住了家国破灭的仇恨,她在宋太祖的后宫中寻找为孟昶复仇的机会。《铁围山丛谈》就称花蕊夫人屡屡在赵宋后宫中制造事端,还曾下毒谋害宋太祖,终于事发被赐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