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袁世凯当了多久的皇帝?揭秘袁世凯的皇帝美梦(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6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俄罗斯历史上有几位女沙皇?在沙皇俄国的历史上,罗曼诺夫王朝是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个政权,长达三百年。这个王朝中,曾先后出现过四位女性沙皇。然而这四位女沙皇,除了都和彼得大帝有着密切的关系外,其为人与建树却有天壤之别。

彼得大帝全名叫彼得·阿列克谢耶维奇·罗曼诺夫,即位后,按照帝系称彼得一世。后来人们鉴于彼得一世一生对沙俄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故又将其尊称为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的父亲是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母亲是阿列克谢沙皇的第二任妻子。本来阿列克谢沙皇并不缺少后嗣,他的第一个妻子给他生了多个孩子。但可悲的是,公主们个个身体健壮,六个儿子中却只有第二任妻子所生的彼得(后来的彼得大帝)是个健康的皇子。在彼得的几个同父异母兄弟中,三个夭折,剩下的两个,一个叫费多尔,患有败血病,一个叫伊凡,是个智障者。阿列克谢死后,长子费多尔即位。费多尔是个典型的病号沙皇,因为患有败血病几乎连行走都是一件难事,出行时都需要侍从搀扶,这倒像是中国的君主明仁宗朱高炽。费多尔带病在位六年后于1682年2月撒手人寰,他没有留下子嗣,皇位继承争夺战便在两大外戚家族——米洛斯拉夫斯基家族和纳里什金家族之间展开。

索菲娅摄政开启女主当政时代

米洛斯拉夫斯基家族是阿列克谢沙皇第一任妻子的“后族”,力挺费多尔的智障胞弟伊凡即位;而纳里什金家族则是阿列克谢沙皇第二任妻子的“后族”,他们自然力挺彼得即位。两位皇子都是老沙皇的亲生儿子,都有继承皇位的合法性,因此争论得格外激烈,尤其是米洛斯拉夫斯基家族,他们阵营中有一个重量级的人物——阿列克谢沙皇的女儿索菲娅公主。索菲亚贪慕权力,在政坛积极活跃,她希望同胞兄弟伊凡能够即位。伊凡登基,按照血亲她与沙皇更近一些,参政议政便是理所当然。再者伊凡形同白痴,这样一位沙皇,被谁控制谁无疑便是实权人物。但东正教总主教看透了索菲娅公主及其集团的阴谋,坚决反对拥立伊凡,因此在总主教及米洛斯拉夫斯基家族反对派的共同支持下,年仅十岁的彼得被推上了沙皇的宝座。

然而索菲娅公主并不甘心失败,决心继续抗争。她联络射击军长官,率领射击军直接向皇宫进攻。疯狂的射击军不但冲进了克里姆林宫,而且借机杀害了一大批反对派大臣。这次骚乱使纳里什金家族的实力遭到了极大的削弱,凭借着暂时的军事胜利,射击军要求缙绅会议通过决议,立伊凡为第一沙皇,将现任沙皇彼得大帝降为第二沙皇,并确定由他们的姐姐索菲娅公主摄政,全权代表两位一傻一幼的沙皇处理国家的一切大事。第一沙皇在历史上被称为伊凡五世。

在1682年至1689年间的俄罗斯帝国里,两位并存沙皇共同的姐姐索菲娅担当了“无冕沙皇”的角色,她在俄罗斯帝国最早开创了女主掌国的时代。

彼得大帝的生母虽没有多少政治谋略,却也深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道理。在索菲娅公主执政期间,考虑到后族势力不足以与索菲娅公主抗衡,彼得大帝生母决定采取自保的方针,她主动带着儿子搬出了克里姆林宫,移居到了七公里之外老沙皇阿列克谢的行宫——普列奥布拉任斯基村。

彼得大帝在皇权旁落时,培养了一支对他忠心耿耿的军事力量。起初,出于爱玩军事游戏的天性,彼得大帝把随身侍从和一些要好的贵族子弟编成了少年军队,他们之间还经常打打杀杀,玩得相当热闹、开心。这之后,这群童子军竟然丢下了玩具武器,换上了真枪真刀。经过有意识的训练,这支军队成为了彼得大帝最为亲信的护卫军,他们唯沙皇命是从,时刻准备着向敌人发起进攻。

索菲娅公主的终极目标是做名实兼有的君主,她又决心联络射击军,彻底拔掉彼得大帝这眼中钉、肉中刺。然而没等索菲娅公主正式行动,彼得大帝就抢先一步,他在纷纷倒戈的射击军和护卫亲军的共同支持下,解除了姐姐索菲娅公主的权力,并迅速接管了国家的军政大权。索菲娅公主被囚禁在修道院,她的宠臣沙克洛维蒂被处死,戈里津被流放。

虽然直到1696年第一沙皇伊凡五世才死去,但无论是在姐姐当政还是弟弟当政时,他都不问政事,正如中国晋朝君主“白痴皇帝”晋惠帝。自身的无能及与彼得大帝的并尊,使得伊凡五世成了一个几乎可被完全忽略的虚君。关于伊凡五世,唯一可供后世提及的,或许便是在他死后三十多年,自己的后嗣竟然又当上了俄罗斯帝国的沙皇。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