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古代第一帅哥潘安为何被诛灭三族:潘安怎么死的?(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6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世说新语》与潘岳相关的几则,写得实在精彩 。用漫画式的夸张描绘、极具戏剧性的情节,以及对比突出人物的表达方式,刻画出 一个极度难忘的美男,想不流传后世都难,有明星潜质加上成功炒作,潘岳也就逐渐变成“美男符号”了 。“河阳一县花”和“浇花息讼”

潘岳在河阳县(今洛阳吉利区)留下的最有名传说就是“河阳一县花” 。史***载,潘岳在32岁时,因 一个拙劣的政治小动作被外放到河阳做县令 。相传潘岳到了河阳,看见这里南临黄河,北靠邙山,中间是一片平川沃野,地方不错,就是老百姓太穷,怎么办呢?他想起古人治世格言:“五谷宜其地,六畜宜其家,瓜瓠荤菜,百果俱备,此乃县之福矣 。”根据半丘陵地区十年九旱的特点,他开始号召百姓广种桃李,绿化荒山 。潘岳为了把施政方针深入贯彻下去,想方设法搞宣传 。正月里官衙门口唱大戏,潘岳让人在台下放风筝,风筝上挂着标语,上写着“广种桃李” 。潘岳自幼爱美成癖,他在治理山水时,还引领百姓在道路两旁、田间地头、农家小院等地方,也栽上桃李和花卉 。每逢春天到来,河阳县境内绿满山川花满园 。每到秋来,累累的果实为老百姓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潘岳也被百姓们戏称为“花县令” 。河阳县就此有了“河阳满县桃”和“河阳一县花”的美名 。

为整治民风,潘岳还巧用“浇花息讼” 。他在自己的花园里栽上一行行桃李,又在园内挖了一口浇花井 。每天办完公事,他就到花园里自己提水浇花 。为处理民间斗殴吵架的官司,他专门做了十几只尖底大水桶放在大堂上 。有一次两家邻居因小事大打出手,闹上公堂 。潘岳先给原告一只尖底水桶,给被告一根扁担,一条井绳,让两人去花园浇花 。起初两人磕磕绊绊,极不配合 。但衙役在一旁监督着,他们也只得互相协作 。两个人一人汲水,一人穿杠,统一上肩,一致行动 。累了半天终于把花浇完了 。这时两人也没火气了,互相看看,都一脸愧色 。再回到大堂上,潘岳问:“官司还打吗?”二人都说不打了 。潘岳看他们都没了火气,才开始公平合理划分了责任,做了公正裁决 。后来,河阳百姓为不忘潘县令恩德,便把潘岳花园旁的 一个小村改名为“花园头”,把花园里那口“浇花井”改称“潘安井” 。

潘岳与《二十四孝》

《二十四孝》故事曾在民间广为流传,我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有两种版本,故事有重叠也有相异 。潘岳“弃官奉亲”的故事出现在其中 一个版本中 。故事中还附了一首赞诗:“弃官从母孝诚虔,归里牧羊兼种田 。藉以承欢滋养母,复元欢乐事天年 。”“弃官奉亲”,史书所载确有其事,《晋书》云:“除长安令,征补博士,未召,以母疾辄去官,免 。”当时是公元296年,潘岳已经50岁了 。司马氏标榜“以孝治天下”, 母亲重病他照例是要辞职侍亲的,朝廷也就顺势免除了他的博士头衔 。

《二十四孝》故事里说,潘岳事亲至孝、恪尽孝道,在当时的影响很大,很多人争相向他学习 。潘岳的父亲潘芘虽是个芝麻绿豆大的小官,但养活家小还是绰绰有余的,潘岳到河阳任职后, 母亲一直和父亲在一起生活 。潘芘去世后,潘岳就将 母亲接到自己的任所侍奉 。后来,潘岳调任长安令, 母亲一直跟着他生活 。有一天, 母亲偶染小恙,产生了强烈的思乡之情,很想回归故里颐养天年 。潘岳得知 母亲的心意后,随即决定满足 母亲的愿望,送 母亲回乡,跟随 母亲回家奉养、以尽孝道 。身为一县之父母官,总不能长期离开官署吧,思来想去,潘岳决定辞去官职,专司供养 母亲之责 。一纸辞呈递交上司,上司再三挽留:“你是难得的好官,怎么忍心舍弃那么多百姓呢?再说你留任做官,能得到较多薪俸,可以使你的 母亲生活得更好一些 。”潘岳坚定地说:“我若是贪恋荣华富贵,不肯遵从 母亲的意思,那算什么孝顺儿子呢?如果连孝顺自己的 母亲都做不到,又何谈体谅百姓的疾苦,又怎么称得上 一个好官呢?”上司被他的孝心所感动,准许他辞官回乡了 。回到家乡后,他 母亲的病好了,可是因为没有俸禄,家里很贫穷,他就自己动手,耕田种菜,靠卖菜为生,每次卖菜回来,都要买些 母亲爱吃的食物 。他还在家里养了一群羊,每天挤羊奶给 母亲喝,这就是他在《闲居赋》中所写的:“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牧羊酤酪,以俟伏腊之费 。”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