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中国最令人敬佩的抗日英雄原来是他!名将杨靖宇(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6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杨靖宇牺牲后,日本侵略者始终无法理解的是:自2月18日以来,他已被围困在冰天雪地里,完全断粮五天五夜,他究竟靠什么生存?为了解开谜团,敌人残忍地将他剖腹查看,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连参与围剿的伪通化省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也不得不承认:“虽为敌人,睹其壮烈亦为之感叹,大大的英雄!” 血战到底,他把最后的子弹射向敌人 靖宇县人武部部长杨建国介绍:“当年,杨靖宇与敌人作战时背靠的是一棵扭筋子树,就是这棵树的位置,后来干枯了。”上世纪60年代,为纪念将军,靖宇县人民在此栽了这棵针叶松,起名常青树,寓意将军壮志如松柏常青,永留人间。

杨靖宇当年的联络员于会斌已去世多年,他的女儿于勇告诉我们:“尽管敌人用了很多手段来围剿杨靖宇,但杨将军仍然有机会脱身,可他还是最终选择与敌人血战到底。” 面对敌人的疯狂围剿,杨靖宇丝毫没有动摇自己的抗日决心。

《抗日名将杨靖宇》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1935年5月,杨靖宇在辉南县石道河子召开会议,专门研究粉碎敌人“大讨伐”的对策。主张撤退的同志提出两个方案,一是部队向苏联转移,形势好转后再回来;二是杨靖宇带司令部隐蔽到长白山深山老林里,其他部队留下打游击。 “这两个方案都被杨靖宇推翻了。”于勇说,“杨靖宇当时嗓门很大,他主张在这里坚持打下去,这样不仅能牵制敌人一部分力量,给党中央减轻抗战压力,而且对巩固当地群众抗日基础也有一定作用。” 直到生命里的最后一刻,杨靖宇还是把枪口对准了敌人。

关东军留下的一段战场实录这样记述:“讨伐队已经向他(杨靖宇)逼近到一百米、五十米,完全包围了他。劝他投降。可是,他连答应的神色都没有,依然不停地手持双枪向讨伐队射击。交战20分钟,有一弹中其左腕。但是,他继续用右手的枪应战。讨伐队认为生擒困难,遂猛烈向他开火。” 终因寡不敌众,杨靖宇被敌弹射中胸膛,他持平手中匣子枪,厉声怒斥:“谁是抗联投降的,滚出来我有话说。”语毕,高大的身躯便仰面倒在大树旁,终年35岁。鲜血染红了皑皑白雪——时间定格在1940年2月23日16时30分。

最激荡悲壮的诗文,往往在最惨烈、最残酷的漩涡里分娩。因为写它的不是笔墨,而是生命血性的最后奉献。杨靖宇用英雄壮举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信仰,更展现了东北抗联将士骨子里的刚烈血性。置身杨靖宇将军牺牲的地方,当年艰苦卓绝的抗战硝烟仿佛并未走远,“松花江水流不停,不灭日寇心不平,长白山上英雄多,数着那杨靖宇杨司令。”这首歌从1936年起开始在白山黑水间传唱,半个多世纪不曾绝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