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颍川阳翟人(今河南禹州)。在曹操庞大的谋臣智囊集团中,郭嘉无疑是最出类拔萃的一个,也是曹操最信任的一个谋士。他先是投奔了当时的豪门军阀袁绍,后来他发现袁绍“多端寡要,好谋无决”。公元196年他在荀彧的推荐下投奔了曹操,他在追随曹操的11年征战生涯中,曹操的事业就一直处于上升的阶段。在他去世之后第二年,也就是公元208年曹操就遭遇了历史上著名的赤壁大败。曹操在赤壁败退之后不禁发出感叹“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和“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的感慨。他如果当时在世,曹操应该会去稳固刚刚得到的荆州的统治,而不会轻易冒进发动决定三足鼎立的赤壁之战了,即使是发动了这场战争也不至于会败的这么惨。从某种意义上应该说他的英年早逝,也是刘备和孙权的运气啊,否则三国后来的局面就很难说了。历史上有记载说曹操觉得他周围的谋士之中郭嘉是最年轻最信任的一个,曾经是准备把他作为将来托孤之臣,就如同刘备托孤阿斗给诸葛亮,可惜郭嘉英年早逝了。 6、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荆州襄阳人(今湖北襄樊)。他的叔父是东汉大名士庞德公。他是与诸葛亮、法正齐名的蜀国最重要的谋士之一,号称“凤雏”。他积极的参与和策划了刘备攻取益州的战争,可惜在攻打雒城(现今的四川德阳广汉一带)的战斗中庞统亲自率众攻城,被飞箭射中而战死。刘备对此极为痛惜,一说到庞统就流泪。庞统只比诸葛亮大两岁,如果他的寿命能够再长一些,他会在三国期间有更大的作为。当然他的去世也在一定程度上也成就了诸葛亮,否则诸葛亮后来可能就不会在蜀国有那么大的权力,如果诸葛亮没有那么大的权力,他可能也就不能取得后世传诵的伟大成就了。 7、曹冲(196年-208年)字仓舒,谥号邓哀王。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著名的“曹冲称象”,曹冲是三国时期最著名的神童,是曹操的小妾环夫人所生。他从小聪明仁爱,与众不同,深受曹操的喜爱。这里有个小故事可以说明,有一次曹操的马鞍在仓库被老鼠给咬了,守卫仓库的官吏们认为这下必死无疑,商议着要把自己绑了去自首,但还是很害怕免不了死罪。曹冲知道了这件事,就让他们先等几天。曹冲拿刀弄破自己的衣服,看起来像是被老鼠咬破的,又假装很失意,脸上显现出发愁的样子。曹操见了问他,他就说:“世俗的人认为衣服被老鼠咬破,对衣服的主人不吉利,现在我的衣服也被咬了,所以发愁。”曹操说:“这是胡说,不要担心。”不久曹操就听说了马鞍被咬的事,就笑着说,我儿子的衣服就放在身边都被咬了,何况是挂在柱子上的马鞍,于是就没有追究这件事了。 可惜曹操最喜欢的这个孩子却在13岁时就不幸夭折了。他如果还正常的活着的话,曹丕和曹植恐怕都很难顺利接班即位了。在这里讲几个曹冲去世之后的小插曲,曹丕在当上皇帝后曾发出感慨道:“要是我的弟弟曹冲在,我很难说是否有今天这样,可以支配天下”。曹冲去世的时候曹操对其它假装哀伤的儿子们发出了“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的一声凄凉的悲号。三国期间曹魏有个和曹冲齐名的神童叫周不疑,他也得到了曹操非比寻常的宠爱,本来想用他准备未来搭档辅佐曹冲的。曹冲夭折之后曹操就派人杀了周不疑,曹丕不以为然,还跑去劝谏曹操。结果曹操把他给训斥了一通:“如果是曹冲还活着倒还罢了,此人不是你所能驾御的。”周不疑一非皇室,二非重臣,三无兵权,当时在社会上的名声也不是非常大,连曹操都有点疑惧,可见曹冲和周不疑的聪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