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杨修 杨神童是杨修(175-219年,字德祖),是曹操手下的谋臣,而杨氏家族则是东汉名门,声名显赫。”史书记载,自震(杨震)至彪(杨彪),四世太尉”,当时可以媲美杨家的只有“四世三公”的袁氏家族。杨修年少即有盛名,远近闻知。建安中举孝廉,除郎中,又任丞相府主簿。杨修才思敏捷,聪颖过人,又是舌辨之士,恃才放旷,因而一度甚得曹操的赏识与器重。杨修在揣磨、预见曹操心理活动方面有着极强的悟性,如“阔门事件”、“盒酥事件”、“鸡肋事件”等,却也因此获罪而死,死时44岁。这就是杨神童的结局。 4.诸葛格 诸葛神童是诸葛恪(203—253年,字元逊),他是诸葛瑾的长子,因辩论应机而少有才名。诸葛恪老爹诸葛瑾长了一张驴脸,一天,孙权召集大臣们,让人牵来一头驴,还在驴脸上挂一个长标签,上写:诸葛子瑜。诸葛恪看了很不爽,就跪下来说:“乞求给我一只笔添两个字。”别人把笔拿来,诸葛恪在那纸头上写了“之驴”俩字,在场的人都笑了。孙权一高兴,就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诸葛恪就这样给老爹挣了光! 可惜诸葛恪虽然年少聪明,也深受孙权的喜爱,但他掌握吴国军政大权后,却变得得刚愎自用,特别在东兴大胜魏军后,更加独断专行,草率领军伐魏,却兵败新城,回军后不思过错,反而竭力掩盖过失,最后被孙峻联合吴主孙亮设计杀害。死时51岁,还连累着家人跟着一起去死!这就是诸葛神童的结局。 5.钟会 钟神童是钟会(225-264年,字士季),是曹魏大臣钟繇的儿子。他自幼才华横溢,聪明睿智,上至皇帝、下至群臣都对他非常喜爱。一次,大臣蒋济到钟繇家做客,见到钟会就对钟繇说:“这个孩子不同寻常,你瞧他那眼神就知道了,一点儿也不怯场,是个胆大如斗的奇才。”后来钟繇带着钟毓和钟会两兄弟去见皇帝曹睿,钟毓虽是哥哥,见到皇帝后却吓得全身是汗,而钟会却从容镇定。曹睿问:“钟毓啊,你为何如此多汗呢?”钟毓说:“皇上天威,臣战战兢兢,汗如雨下。”皇帝又问钟会:“你怎么不出汗呢?”钟会学着他大哥的口气说:“皇上天威,臣战战兢兢,汗不敢出。” 钟会逗得曹睿哈哈大笑。放在今天,这是典型的脑筋急转弯! 可惜钟会长大后也变得越来越糊涂,特别是在灭蜀之后,变得利令智昏,为了打击邓艾等人曾打算自立政权,结果导致手下发动兵变,死于兵乱之中,时年39岁。这就是钟神童的结局。 在上述五位神童中,除了早逝的曹冲外,其余四位都可谓人生坎坷,甚至不得善终。这当个神童,真是不易啊!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