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当作牺牲品的张顺 张顺,死得冤! 张顺是宋江的嫡系亲信,这是毫无疑问的,他是揭阳镇(江州)派的得力干将,宋江发配江州之时,张顺和李逵打了一架,在陆地上李逵厉害,在水里张顺厉害,谁也没欠谁的,于是这“黑白双煞”都很“可爱”了。看此二人打得热闹,宋江便充当和事佬从中讲和,于是便收服了两个小弟。宋江在江州监狱度假的时候,隔三差五出来和张顺他们喝酒,日子是过得很惬意的。梁山好汉闹江州劫法场时,张顺也跟着大伙上了梁山。走上革命道路了之后,张顺立功颇多,加上本身水性了得,所以很受读者喜爱。 除了是宋江的亲信,张顺对宋江还有救命之恩。老人家教导俺们说,功高莫过于救驾,宋江背上生大疽之时,若非张顺举荐安道全,梁山的第四代领导核心估计就要进行选举了,继任者无论是谁,对于宋江的招安路线是否还坚决执行,那是难说得很。 但是张顺还是死了。 张顺之死,在我看来,是宋江忍痛牺牲掉自己的爱将的。宋江并不想让张顺死,但张顺的死,对于巩固宋江的统治是很有好处的,这叫以小换大,这叫无毒不丈夫。 自领命出征方腊以来,梁山方面损兵折将,每仗都是惨胜,全无当初三败高俅、两败童贯的威风八面,也全无征辽时的有惊无险。征方腊还没打几仗,一堆地煞级别的副将已经死的死,伤的伤,天罡中公孙胜走了,杨志病了,徐宁死了。这在梁山的征战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从军事的角度上来说,此时已经到了军心涣散的时候了。 张顺 如果说梁山革命集团在投降大宋之前的革命纲领是“替天行道”的话,那么,征辽之后他们作为一个军事集团仍然独立于大宋的军事体制之外,他们的革命纲领又是什么,或者说,他们此时的信仰是什么?赖以维系众将跟随宋江卖命的动力是什么? 似乎找不到。 所以众将的思想政治工作很难做。聪明人公孙胜早已看破宋江这一套,飘然而去,而其余人等纵使那时看不破,那么到现在还看不出来前方就是死路一条?我相信,很多将领已经在思考,这场战争是否是正义的?是否值得打?虽然聚义后宋江经常以众人上应星曜作为理由来维系大家的感情,但既然“当初梁山泊发愿,五台山设誓,但愿同生同死”,为何又先死这么多人?很显然,那些都是屁话。 所以张顺就死得恰到好处。前面说过,张顺不仅有着宋江亲信的身份,还有着宋江的救命恩人这一身份,他对于宋江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将张顺作为牺牲品,那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这在历史上有过类似的事情。 读《明朝那些事儿》,靖难之役的东昌之战时,朱棣同学的手下第一大将张玉战死,朱棣大败,精锐丧失怠尽,手下弟兄们的士气低落,此时想要继续通过战争抢夺皇位,谈何容易?这时,职业造反家道衍(即姚广孝同学)出主意了,建议朱棣厚葬张玉。朱棣采纳了道衍的主意,要求所有的手下都参加张玉同学的葬礼,并自写了悼文,而且还当着众人的面脱下了衣服烧掉以表示自己悲痛的心情。朱棣手下诸将看到之后莫不纷纷流下眼泪,表示愿意继续作战,为张玉复仇。 什么叫领导艺术?这就叫领导艺术。什么叫政治思想工作?这就叫政治思想工作。 当年明月同学此时说了一句:死人往往比活人更好利用。 宋江对待张顺也一样。 张顺之后,也是极尽哀荣。《水浒传》中写道,“宋江叫小军去湖边扬一首白幡,上写道:‘亡弟正将张顺之魂’,插于水边西陵桥上,排下许多祭物。”并请灵隐寺僧人做了场盛大的法事以祭奠。在张顺灵魂附体到张横身上捉了方天定之后,宋江又“建立庙宇,题名金华太保”,待最终平了方腊,还“特奉圣旨,敕封为金华将军,庙食杭州”。 这一切,是不是都和朱棣同学祭奠张玉很像?除了张玉的灵魂没有附体在别人身上,别的情节,一概都很像。 《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成书,朱棣同学对于亲自拿刀砍人是很有天赋的,但是对于读书,估计不是十分在行,因此他是否读到《水浒传》并照葫芦画瓢,我们就无从得知了。对于如此相似的情节,我的朋友慕容恪说,“领导们都是差不多的”。 所以说,张顺是被牺牲掉,他的死有两个作用。第一,给了宋江作秀的理由。第二,明确告诉弟兄们,说大伙儿“上应星曜”不是说着玩的,你看,张顺这不都成神了么,还会附体到张横身上,只要你们继续为俺卖命,死了也一样可以像他那样成神嘛。 这就是张顺的死的作用。有的人的死重于泰山,有的人的死轻于鸿毛。对于宋江而言,张顺的死那是比喜马拉雅山还是要重的,毕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方腊还远未平定。如此搞了一招,大伙儿又有继续拼命的动力了,对于宋江而言,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 所以这件事情一定要办好。如何办,就看宋江的操作了。 很显然,张顺的成神是件扯淡的事情,谁都知道是不可能的事情。梁山好汉中被神化了的有四个人,公孙胜、鲁智深、戴宗、张顺。其中前面三个人都活到了解放后(即平方腊),只有张顺是在征方腊时死的,因此他的成神,是被强加上去的。 此外,为什么张顺的灵魂不附到阮小七身上,只附到了张横身上?所以“张顺灵魂附体”这一出戏,一定得找宋派的头领来演,否则就容易出差错。 最后,破杭州城时,“李俊、石秀首先登城,就夜城中混战。止存南门不围。”也就是说,留着南门给对方突围,这是有着明显的战术意图的,意为引诱对方从此处逃跑,然后设置伏击点,很容易将敌人捉获。因此,方天定必然是从南门突围,也必然是被宋派头领捉住砍了头,最终这一功劳,被硬说是张顺附体到张横身上的功劳,只要当事人不说,谁也没看见,这戏就没有破绽。 如此一来,宋江的计策就圆满了,只是可惜了张顺兄弟。 张顺死后,讣告称:梁山革命集团的优秀成员,久经考验的替天行道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梁山水军的杰出的领导人。 本回过后,梁山 108人仅剩下87人(实为88人,杨志已丧失战斗力,故只算87人)。从下一回起,头领们就成批成批地死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