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绝于人民”的董平、张清 董平、张清之死,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董平虽然排名次点,但好歹也是马军五虎将之一,另外一个张清的一手打石头子的功夫也很了得,同时这俩人死的时候还体现了很伟大的战斗友谊,有点儿惊天地泣鬼神,而死的过程更是离奇,两个马军高级头领居然跑去步战,好比坦克兵跳下坦克拿轻武器与对方的坦克PK,这点说不过去。另外一个,董平号称“双枪将”,肯定得是双手使枪,居然还是在伤了一条胳膊的前提下有这么高的作战热情,拉着张清去步战,这很显然就是自废武功、自寻死路,这是非常不合常理的。他们的死,如果硬要与阶级斗争拉上关系的话,只能说是“自绝于人民”。 依我看,按照董平和张清的成份分类,他们是应该是要死的,只不过到现在才死,还是有点儿晚了。 董平和张清,是梁山泊大聚义前夕入伙的头领。在张清率领东昌府的几个弟兄投降之后,梁山 108人就凑齐了。如果说一百单八将大聚义是革命胜利的话,那么他们就是赶在黎明前的黑暗入伙的,过了这村可就没那店了。 这就存在问题了。他们的入伙,是算投降,还是算投诚,还是算起义呢?这三者是明显不同的。在董平、张清加入梁山革命集团之后,这就是审查部门需要重点搞清楚的问题,他们俩的归顺目的是什么,坚决不能让投机分子混入梁山革命队伍。 起义,是进步的革命的公开武装行动。一种含义是革命人民为反抗反动统治而举行的武装暴动;另一种含义是反动集团的部分武装力量或个别军人背叛所属的集团、投奔革命队伍。 董平 投诚,叛离所属集团,归属对方。基本上是在有外力的逼迫下就范的行为。 投降,在自愿或长官的命令下,停止对敌人的战斗并成为战俘的行动。基本上有强大的外力逼迫并使之不得不以归属对方作为代价交换生命。 这三者是不同的。简单地来说,起义对梁山方面贡献最大,投诚次之,而投降呢,是需要双方都付出极大的代价之后,撑不住的另一方为了保全生命才投降的。从要求进步的决心来看,起义决心最大,有非常强的主观愿望,投诚次之,而投降完全就是无奈之举了,所以投降一般都会伴着“弹尽粮绝”、“损兵折将”等词语。 从《水浒传》上的描写来看,董平、张清原来都是大宋的军官,有较强的对抗能力,一个是日后的马军五虎将,一个曾连打梁山一十五员战将,可惜脑筋都不太灵活,都被宋江用计给生擒了,然后宋江又拿出他做政治思想工作的那套绝活劝说两位入伙,因此二人只好加入梁山革命集团。从他们归顺梁山的过程来看,绝不是投诚,更不是起义,只能说是投降了。 所以张清、董平的革命意志就不能算是很强了,像他们这种在革命胜利前夕投降的将领,一般投降之后最好的工作就是夹起尾巴装孙子,千万不能声张,可此二人被俘之后马上倒戈投降,开关献城,入伙之后又窃取高位当上了当权派(董平为马军五虎将,张清为马军八骁骑),因此政治运动一来,此二人的日子就很难过了,目标太过于明显了,红卫兵们一声打倒,再踏上1000只脚,他们就永世都翻不了身了。在无数次批斗之后,此二人只能是采取自杀行为,“自绝于人民”了,连追悼会都是补开的。 董平死后,讣告称:伟大的替天行道主义战士,无产阶级军事家,原马军五虎将。 张清死后,讣告称:杰出的替天行道主义战士,无产阶级军事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