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因避祸、姻亲、过继、入赘等原因改姓赵。今河南省原阳县城东南马头村有几户赵姓人家,每逢年节祭祖便合族集中,悬挂祖先画像,郑重参拜。据说他们挂的是明太祖朱元璋像。相传这家是明朝皇室后裔,明亡后,改姓隐名,迁居此村,原姓朱后改姓赵。 曾任清贵州提督的赵德光,祖上本姓张。元朝时,有一个女真人姓术要甲,由于发音问题,被误传为“赵家”。元世祖忽必烈擢升其为官,诏书呼其为赵氏,他也就改姓赵,取名赵良弼,成为元代名臣。明朝时,蒙古人阿勒楚尔古特,外祖父是女真人,姓兆斋氏,他从小在外祖父家长大,人们传言他随外祖父姓赵(兆斋与赵同音),他也将错就错,改姓赵。 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清朝皇族爱新觉罗氏失去了尊贵地位,他们纷纷改姓赵、刘、金三姓。………… 3、匈奴赵氏:坚侯赵安稽的同族人之中,有一位叫赵信的匈奴人,曾任匈奴国的相国,有“胡小王”之称。“胡小王”赵信初投降汉朝,被封为翕侯,赐将军名号。当时,匈奴国的皇帝伊稚斜单于十分器重赵信的才干,将自己的姐姐嫁给他,并封赵信为匈奴国次王。故此赵信叛汉投匈。…… 4、越族赵氏:西汉武帝之时,世居南越的赵光因归附汉朝,而被西汉武帝封为随桃侯。赵光世代居住在苍梧(今广西省梧州),南越王赵佗之后,为南越国的贵族子弟。赵佗创立南越国时,将桂林郡南部的梧州封给赵光。赵光受封为苍梧王,以控制西江中游。…… 5、白族赵氏:在中国历史上的五代之时,居住在云南大理一带的白族建立了一个名为大长和国的小国。赵姓迁徙进入云南,并定居大理之后,因功被白族的酋长赐为贵族世家。赵善政世居剑川(今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部),与后唐剑川节度使杨干贞颇有交情。杨于贞认为当时的国君郑隆嬗不听话,于是杀死了郑隆嬗,由赵善政继为骠信(国王),改大长和国的国号为大天兴国,又称兴源国。在位仅两年,公元929年因与杨干贞发生冲突而被废。 白族之中的赵姓家族涌现出了不少的文人学士,其后裔之中有明代的著名文人赵炳龙。……赵汝濂在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中进士,历官至右副都御史。为官清廉不贪,严于律己,刚直不阿,不畏强权。文如其人,文风洒脱,落落大方,其诗文有“信手应人、不为雕虫之技”的美誉,颇有盛名。清代以赵淳、赵廷枢、赵辉璧等人最著风骚。 6、蒙古族赵氏:据《元史》一书记载,在内蒙古境内的大青山下,蒙古族的汪古部落之中,有赵姓家族的分支。蒙古族汪古部落的赵氏,参与了元世祖忽必烈统一中国的战争,其中一位名叫赵国宝的族人是元军进攻四川的先锋军统帅。其子赵世延也是蒙古族汪古部落之中的佼佼者。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 (公元1284年),赵世延官授承事郎、云南省诸路提刑按察司判官,不久升监察御史。元顺帝至元二年(公元1336年),赵世延因病卒于成都。赵世延是元朝达官,也是元朝贵族之中少有的几位颇得民心的好官。赵世延为政历时九朝,共五十余年,编有《风宪宏纲》流行于世。 7、藏族赵氏:作为元朝开国功臣的少数民族的赵氏,除了内蒙古大青山下世居的蒙古族汪古部族人的赵姓族人之外,还有世居在甘肃临洮的藏族赵氏族人的后裔。在金朝本年出了一个赵阿歌昌,任金朝熙河(即甘肃临洮一带)节度使。金朝被元朝灭亡之后,赵阿歌昌率领部众占据甘肃莲花山,称王一方。后投降元朝,被元帝授叠州(今甘肃境内)安抚使。赵阿歌昌一生致力于叠州的社会经济发展,逝世于官职任上,终年八十岁。 8、瑶族赵氏:赵姓不仅是汉民族之中的大姓,在有的少数民族之中也为主要的姓氏之一,尤以瑶族的赵姓为代表。传说,瑶族早年有一位评王。一日,评王上瑶池仙境游玩,得到龙犬一只,身长三尺,毛色黄斑,能讲人语。评王十分宠爱,取名盘夸。其时,有一位高王,兵强马壮,率兵侵略评王。评王被打败后,只得将爱犬盘夸献给高王求和。高王得到盘夸后,仍不放过评王,时时加以侵略劫夺,盘夸龙犬决定惩罚高王。一日,盘夸龙犬趁高王酩酊大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向高王,将高王的首级咬下,冲破敌人的追杀,狂奔七天七夜,将高王的首级献给评王。盘夸因劳累过度,四肢鲜血染地,昏倒在评王宫殿的大堂之上。 评王问盘夸要什么赏赐,盘夸答:“评王曾有令,谁能除去高王,谁就可以与公主成亲。我要求评王信守此诺。”公主被盘夸的行为所感动,决心与龙犬成亲。盘夸与公主完婚后,一夜之间竟变成了一位英俊少年。几年之中,公主一连生下六对龙凤胎。评王下旨敕封盘夸为瑶族始祖盘王。12个外孙分别敕姓为:盘、沈、包、黄、李、邓、周、赵、胡、唐、雷、冯。被敕赵姓的是第八子,名叫赵瑞封,封都尉补充国公。 9、壮族赵氏:在清朝时期,壮族赵姓家族成员中出了三位有名的大学者,他们是广西宁明的赵克广、广西龙州的赵荣正和赵荣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