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沽炮台内部场景,满地阵亡的清军官兵。乐善亲率守军用鸟枪、长矛、弓箭奋勇杀敌。据英国士兵回忆,比托从不同的角度拍摄大沽炮台的场面,他要求在完成拍摄之前,不要把尸首抬走。 大沽炮台北侧,英军突入处。大沽口北岸炮台失守后,僧格林沁认为南岸炮台“万难守御”,命南岸炮台守军和蒙古马队尽撤天津。随后直隶总督恒福即在南岸炮台挂起免战白旗,把三座炮台拱手交给侵略军。 北京城墙上的清军火炮。1860年10月,比托随同英法侵略军进入北京。比托是世界上第一位拍摄北京的摄影师。 比托还拍摄了像堡垒一样的皇城。图为午门。1860年的午门城墙竟然如此斑驳,真是难以想象。 在比托当年拍摄的照片当中,最令人关注的是1860年11月2日他给恭亲王拍摄的肖像照片。这是恭亲王奕在10月24日和25日连续与英国、法国签订了中英《北京条约》和中法《北京条约》之后,给我们留下的影像。 实现扩大在华利益的英法两国随后撤兵。同年年底,比托回到英国后,将这些照片编辑成册,取名为《中国》。比托以非常昂贵的价格将照片的版权卖给了一位商人,定价37.8英镑,而当时英格兰威尔士人的平均收入一年仅有32英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