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生于德国斯图加特的赫达·哈默尔(赫达·莫理循),自小热爱摄影。1933年,她来到中国,应聘到北平的德国哈同照相馆当摄影师。此后,她拍摄了大量中国北方的风光、文物古迹、民俗照片,名气渐增。 1944年,德国驻南京政权大使韦尔曼邀请赫达和学者阿尔弗雷德·霍夫曼合作,编纂一本关于南京的画册。 那年夏天到冬天,赫达在南京拍摄了近千幅照片。1945年,德文版的《南京》在上海出版。1946年,赫达与阿拉斯泰·莫里逊结婚,随夫姓,改名赫达·莫理循。1991年,赫达·莫理循病逝于澳大利亚堪培拉。次年,遵其遗嘱,她在中国所摄的1万多张底片、6000多幅照片全部赠予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 赫达·哈默尔 小编日前对自己收藏的近千张赫达·哈默尔的南京旧影做了整理,大致可分为民国建筑、宗教建筑、市井风情、南朝石刻、南京人等几个大类。 一张张照片细细品味,小编惊奇地发现,赫达不仅是一个出色的记录者,更是一个高超的艺术家。在她的南京影像中,有一类是专门拍摄南京风景的。 照相机和胶卷,在那些年代是稀缺的物件,因此,老照片的功能往往侧重于纪实和记录。而单纯拍的风光照,却不多见。 赫达的这类照片,表现的是南京的田园、河山、湖泊的风景。乡间的小路、江上的白帆、丛生的芦苇、城区的菜地点缀其间,描摹出缓慢、静谧,乡土气息十足的南京。在构图上,赫达又有画家一般出色的布局,如果绘上颜色,每一幅都是风景画佳作。 两岸夹柳,满目青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