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百科 > 文化名家 >

宋代马远山水画中的出世情怀

http://www.newdu.com 2017-08-27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在中国历代传统绘画作品中,有相当数量的佳作,在画面风格和审美意趣上都具有某种明确的思想倾向,而这种倾向又多集中体现在对儒、道、释文化的承载上,比如宋代山水画的绘画形式和意境传达,除了受宋代理学的影响外,又常和老庄思想及佛教文化中的出世情怀相关联,但与一般意义的宗教绘画教化功用又有所不同,该绘画作品往往会透露出作者内心的情感思绪,特别是对出世情怀的向往,从而使画面呈现出独特的风格特点和意境营造,这类作品在以后的历史阶段着实影响了不少画家,南宋的马远就是这样一个例子,他的山水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马一角”
    马远,字遥父,号钦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济),出生于钱塘,生卒年不详,为南宋时期光宗、宁宗画院待诏,他的曾祖父马贲、祖父马兴祖、伯父马公显、父亲马世荣、兄马逵、其子马麟均为画院的绘画能手,可谓是绘画世家的典范。马远多才多艺,山水、人物、花鸟各臻其妙,犹以山水画最为突出。其绘画风格除了家学,还师承李唐,但他并不拘泥于前人法度而独树一帜,并有“独步画院”“院中人独步”的美称,在古代绘画史上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为“南宋四家”。
    
    马远的山水画构图一改群山环拱的宏大安排,而多取生动别致的近景小景,多以小幅扇面、册页为主,他不同于李唐的《万壑松风图》、范宽的《谿山行旅图》的鸿篇巨制;不采用巨石林立、重峦叠嶂、峻拔雄强的全景式构图,而是把目光转移到眼前的一树一石。其画面布景虽小巧,但意境却很深远,也使主体更加突出,老子讲“道法自然”,禅学提“关注当下”、“道在平常”,马远作品亦是取自然中平常所见,不是为了对帝王的歌功颂德,只为表达自己当下的所思所感,他常常用一位老者作为画面的点景人物,或持杖而立,或侧坐石边,或远离市井,神游于天地之间。其构图只作山石一角、水潭一边,来截取自然物象的一个片段,以求简约概括,以小观大、小中见大,这种风格使得他与宋代的夏圭并称为“马一角”、“夏半边”。明代曹昭所著《格古要录》中就马远的山水画概括道:“或峭峰直上,而不见其顶;或决壁而下,而不见其脚,或近山参天,而远山则低;或孤舟泛月,而一人独坐。”这样的构图安排可以将观者的视线集中到局部物象上来,细细体会山石、泉林低低细语,感受来去无息的行云烟岚,与全景式山水相比更为典雅而亲切。马远近景多布置以巨石、老树及枯藤;中景画面点缀几湾秋水;远景渲染以缥缈的烟云,点景人物穿插其中,笔墨手法上运实于虚,虚实相间,下笔遒劲严峻,设色清润。这样的美景犹如杜甫笔下引人入胜的乐章“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马远的画使观者如同进入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净土,总会令人有种心安神畅之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