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时起,每年秋末冬初的时候,都有一群鹰从大海的东边飞来,到部落周围的山林里过冬,直到春天将近,它们又向着东方远去。上千年了,它们就沿着一条看不见的轨迹,在部落与另一个国度往复飞行。 驯化猎鹰,是满族人的一项传统技艺,流传了近千年。四百年前,这里的后金建州女真向大辽进贡一只鹰,辽帝非常高兴,命其每年都要进贡。这种神秘的鸷鸟,就注定成为了满族崇拜和敬畏的对象,把这片鹰的家园也指认为皇封禁地。他们把猎鹰叫做海东青,意为“从大海之东飞来的青色之鹰”。 生活在这里的满族人,继承了从祖先那里流传下来的驯鹰民俗技艺,传承了古老的渔猎文化,至今这里300多户满族人家仍保持着捕鹰、驯鹰、养鹰、架鹰的传统。 在清代,鹰屯里所有的男子几乎都是鹰把式,每家每户院子里的鹰架上,都站立着数只猎鹰。直到现在,这里仍有一半以上的男子精通放鹰的技艺。腰挎一把“河州回回刀”,臂套皮鞲,手抓勒绳,威风利落的样子就是鹰把式高手的典型形象。 一只好的猎鹰,需要驯鹰人去精心地喂养和悉心地关照。要先给鹰喂牛肉、鸡肉,让它尽快长出虚膘,等虚膘变成了肌肉鹰才会有力量。还要专门捕捉野鸡来喂养鹰,这样才能使鹰保持原始的野性和凶悍。 刚捕来的鹰在驯化时不能让它吃饱,让它始终处于一种饥饿状态,只有这样才容易驯服。为了让鹰能感受到主人的气味,驯鹰人还经常给鹰喂自己的唾液。 驯化好的大黄鹰可以成为有效的猎杀工具,然而,将野生的鹰驯化成这样一只悉通人性的猎鹰,却需要付出异乎寻常的努力和耐心。鹰把式们给这个艰苦的过程起了一个恰如其分的名称———熬鹰,让它依赖人,跟人建立感情,以后,它就会听你摆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