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5月23日,德军古德里安上将的第19装甲军到达格拉夫林,这里离敦刻尔克还有16公里,而在其右翼的莱因哈特的第41装甲军,也已到达达艾尔—圣奥梅尔—格拉夫林运河一线。两支劲旅只需再加把劲,就可以直取敦刻尔克,而后继的几十个步兵师也正源源不断地跟进。面对联军越来越顽强的抵抗,古德里安上将加紧了向敦刻尔克海港的进攻,决心率领他的装甲部队再打一个围歼战,将英法军队的数十万人马彻底消灭在滨海地区。5月24日,古德里安上将集结好进攻用的坦克群,准备突入敦刻尔克港,给英法联军最后一击以结束这场战役,但是,中午12时37分,他突然接到了希特勒的命令:就地停止前进,撤回先头部队,只准许执行侦察和警戒任务的部队继续前进。 当时,古德里安正在吃午饭。他接到这个命令之后大吃一惊,他第一个反应就是现在最希望得到这个命令的是英国人,而不是我们德国人!他马上询问总部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可是,他得到的回答是:“元首的命令不可更改。”德国陆军总参谋长弗朗茨·哈尔德极其沮丧地在日记中写道:“左翼,由装甲部队和摩托化部队组成,前面没有敌人,但在元首直接命令下,将就地停止前进。” 5月25日上午,德军陆军总司令海恩里希·瓦尔特·冯·布劳希奇元帅再次试图说服希特勒改变他的决定,命令德军继续收缩对敦刻尔克的包围圈。然而,希特勒回答:“我已将西线作战的指挥权交给了A集团军群,而A集团军群司令龙德施泰特元帅也不同意这样做,坚持将装甲部队随时投入下一阶段的南方作战。” 直到48小时之后,希特勒才下达了重新恢复前进的命令。而这48小时对敦刻尔克包围圈内的联军来讲,简直是开了一条生路。 48小时的时间,让几十万英法联军有了绝好的逃生机会,联军在敦刻尔克加强了防御力量,布置了3个步兵师和大量的大炮,挡住了德军的进攻。英国指定海军中将伯特伦·拉姆齐担任“发电机计划”的总指挥,另外组成了一个16人的参谋班子,统筹指挥敦刻尔克的撤退。而这时,英法联军的惟一生路就是敦刻尔克40公里长的海岸线,从5月10日以来,两个星期里海岸线一直遭到德军的猛烈轰炸,船坞、码头全部被炸成废墟,惟一还可以供船只停泊的只有一条不足1200米长的东堤。就是这1200米的东堤,成为了几十万联军的生命线。5月26日18时57分,拉姆齐下令实施“发电机计划”,从而拉开了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序幕。 从敦刻尔克到英国有3条航线,但由于德军的炮火封锁,惟一能够使用的只有Y航线,全程近76海里,需要6小时到达英国。Y航线航程是原计划的2倍多,要想撤出同样多的人,就得需要2倍以上的船只。兵多船少,成为大撤退行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焦急的英国人顾不上保守秘密,在无线电广播里大声向全国呼吁,号召所有拥有船只的人都来加入撤运联军的舰队。数以千计的民众驾驶着各式各样的船只闻讯赶来——一支奇形怪状的舰队很快在英国东南部港口汇集起来。舰队中有政府征用的船只,但更多的则是自发前去运送部队的民众,他们没有登记过,也没有接到过任何命令。在这支“无敌舰队”中有:银行家、医生、出租汽车司机、码头工人、工程师、渔民、游艇驾驶员……许多人穿着破旧的衣衫,脚蹬破口的鞋子,浑身让风雨和海水弄得湿淋淋的,饥肠辘辘地坚守在彻骨的海风中。暗夜中,他们“边靠猜测边靠上帝”地航行着。 此时,在敦刻尔克海滩,撤退同时进行。成千上万的士兵排成一行行,50人编为一组,他们站在沙滩上,站在没踝、没膝、齐胸的海水里,等候救援船只。 大撤退开始的当天,正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为大撤退祈祷的英国首相丘吉尔感动地说:“我坐在唱诗班的位置上,能感觉到民众有害怕的心情,不是怕死,不是怕伤,或者怕物资损失,而是怕英国被战败和最后灭亡。” 大撤退的航线尽管处于德国空军的空中威胁下,但是却没有德军炮火的封锁,相对比较安全。 在英国和法国民众的支持下,联军从敦刻尔克撤退的速度越来越快: 5月28日,撤走了17804人; 29日,撤走了47310人; 30日,撤走了53823人; 5月31日与6月1日,两天撤走了132000人。 至6月4日14时23分大撤退结束,联军共从敦刻尔克撤走了338226名官兵,为以后取得战争的胜利保存了巨大的有生力量。英法民众和联军共同创造了“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奇迹”,也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