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南族舞蹈 毛南族“肥套”用于还愿的舞蹈
"还愿舞",毛南语称"肥套",是毛南族还愿等活动的总称,盛行于明清之际,初为毛南族借助傩祭祀天地自然万物的仪式,在传承过程中融合毛南族口头文学、山歌、戏剧、舞蹈、音乐、打击乐等艺术元素成为内容丰富的民俗活动。其歌、舞、乐、戏等艺术形式承载着毛南人祈求民族生生不息、冀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它既是毛南族发展的历史见证,又是毛南族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 主要特点 毛南族肥套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其主要表现形式有傩歌、傩舞、傩戏、傩乐、傩故事(口头传说)、傩面具雕刻几大类。"肥套"共有十几个舞蹈场面。"还愿"时需要摆设各种"供桌",搭神坛,在神坛上"安楼",挂神像,舞蹈活动均用一班师公主持进行。当主唱的师公念请哪种神时,即由师公戴上该神的木面具舞蹈。这些舞蹈的主要内容是"还愿"之家希望通过祈神活动得到"恩赐",使以后的子孙兴旺发达。其过程由主唱师公念咒语、唱神书。念唱到哪个神,哪个神就出来舞,都按一定的程序表演。 表演由一帮专业的神职人员主持,整体结构是由十五个舞蹈组成,内容非常丰富,他们表演登梯、超度、架桥、拣花、送花、坐殿等舞蹈。 ![1466513550887469.jpeg](/uploads/collect/201708/25/146651355088746930.jpg) 舞蹈的基本动作有软拜步、起伏碎步、甩袖、绕手轻拜、跳小步和辗转绕圈等。很少有剧烈粗犷的跳蹦。动作规律是在流动行进中起伏跳荡,轻柔悠然,气氛较为庄重肃穆。男性神多身穿龙袍、蟒袍,袍上绣着各种鲜艳声调的图形,并配上闪光片。女性神则上衫下裤,不穿裙,与民间妇女的服饰大致相同。 传承价值 毛南族肥套的形成、发展、演变对认识毛南族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其傩文化以歌、舞、乐、戏等多种形式表现,可以看到毛南族文化与汉族文化融合与嬗变的印记。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