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太原讯九月在中国谱牒学研讨会召开期间,山西社科院研究员武新立就中国的家谱研究,作了介绍。武新立说,近年家谱研究,开始受到重视。由于家谱主要记述了一个家族的历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变迁、居地迁徙和婚姻情况,家族成员在科举,官封名谥等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事迹,以及家族的管理、教化族众而制定的族规、家法等活动历史;它成为一种能较真实反映历史面貌、时代精神、社会风尚的载籍。 由于家谱蕴藏了传统的宗法思想、家族制度、经济史料、人口问题、人物传记、科举与教育、地方史志、少数民族史和重大历史事件等资料,实际上成为一个巨大的文化资料宝库,在研究各时空和少数民族史时,都须重视。历代学者都把谱系之学视为一门重要的学问。现代从事社会学、历史学、考古学、经济学、民俗学、人口学、民族学、遗传学、文化学诸学科的研究者,都重视从中寻取依据。它为研究广泛的社会、历史问题展示了极为丰富的内容和可靠的数据,具有其它史籍不可替代的文献价值。 武新立说,世系、谱牒、家乘的创始及其研究,在中国可谓源远流长。《世本》被视为谱书之源和开山之作。在司马迁著述《史记》时,已重视谱牒史籍之应用。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当时特重门第,选举必稽谱牒,谱牒遂成为专门之学,但基本上仍从事修撰家谱。唐后随着门阀制度的衰弱,谱牒之学也趋之衰落,但作为一门学问却延续下来。本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学者如潘光旦、杨殿珣等,对家谱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且试图从理论的高度进行谱学的探索。潘光旦还著有《家谱学》及《明清两代嘉兴之望族》。 70年代后期,谱牒学的研究进入一个从未有的新阶段:1988年中国谱牒学研究会在山西成立;召开了两届中国谱牒学术讨论会;翌年《谱牒学研究》创办;建立了家谱资料研究中心,收藏家谱二千余种;对全国主要图书馆收藏的家谱作了调查;编辑了《中国家谱综合目录》,即将出版。十多年来,出版和发表的谱牒等方面的论著近三百多种。
(责任编辑:admin) |